在产业政策的激励和市场需求的带动下,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实现快速增长。据中国机器人网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达8.6万台,2017年销量有望达10万台,预计实现20%左右的增长。然而,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人才短缺的现象也随之而来,并且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
芜湖作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重要基地。近几年在政府和企业的双重发力下,芜湖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在国内率先形成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态势,出现了一批以埃夫特为代表的优秀企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日趋成熟。在刚刚结束的2017机械工程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上,中国机器人网记者就芜湖如何吸引、培养和集聚行业人才,从而进一步提升工业发展的科研和制造水平等问题采访了芜湖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办公室主任张东。
搭建学术平台 促进学科融合
访谈中,张秘书长表示,今年已经是芜湖第三次举办全国工程机械论坛,跟以往两届相比,此次论坛更加体现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学以致用的宗旨,并通过组织开展“著名专家学者学术报告会”、“分学科的博士生学术报告与交流”以及“机器人产业园区参观”等一系列活动,为博士生搭建一个多方向的学术交流平台,拓宽学术视野,促进学科融合。本次论坛有三大特点:
首先,导师阵容非常强大。据统计,此次论坛吸引共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30余所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的近60名专家学者、200名博士生参加。
其次,活动更加注重创新创业。本次活动特设了博士生创业访谈环节,邀请创业之路上的专家学者与场下博士生充分的互动,这些环节对于未来博士生的成长一定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张秘书长还特别分享了刘鹏博士的观点“就业是脚踏实地的工作,是一个执行与被执行的过程,而创业给人展示的是一个全方位的人生。”
第三,突出战略新兴产业。前两届论坛举办更多突出机器人产业这一方面,而芜湖这次将包括工业机器人、通用航空、新材料等在内的战略新兴产业向大家做了一个全方位的展现。
不过张秘书长也表示,他个人不建议博士生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盲目创业,而是应该在积累一定的阅历和资本以后在进行创业也是两全其美的办法。
筑巢引凤吸引高端人才
近年来,芜湖市在坚持发展传统四大支柱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通用航空、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步形成良好的产业基础。鉴于产业升级和城市建设对人才的迫切需求,芜湖将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作为“十三五”期间发展主战略,并出台一系列人才政策,引进、培养和集聚人才,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
张秘书长介绍说,芜湖为储备和吸引人才,制定和实施了多项政策,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生活方面,芜湖通过提供购房补贴,高端人才的生活津贴;在公共配套的服务上,配置蓝白公寓、专家楼,基础设施齐全,拎包就能入住;在医疗系统方面,专家问诊,享有绿色通道;在创业方面,提供创业平台、创业基金,对自主研发的科研费用提供50%的补助,包括对家属就业、子女上学也给予推荐和安排。
张秘书长表示,芜湖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建设,得到了国家发改委、财政局、工信部、科技部及安徽省大力支持,国家、省、市政策形成组合叠加效应。芜湖市扎实构建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体系,2016年,落户110个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其中两院院士3人,“千人计划”19人、“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和“青年千人计划”9人、海归专家117人、博士290人。
创新驱动 优势与挑战并存
据悉,2016年,芜湖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实现产值84.7亿元人民币,增长32.7%。而芜湖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机器人产业集聚区,目前已集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企业79家,率先完成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机器人本体全面接近国际一流水平。
虽然在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但是张秘书长也坦言,不仅仅是芜湖,全国机器人产业在未来发展中依然面临不小的挑战。他说,我们的企业都还比较年轻,技术积累需要进一步的提升,我们的产业基础依然薄弱,导致核心零部件突破以后尚未形成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