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疫情对于我们而言,其实只是一次小考,过去在数字化领域的布局,就如同中医一样,很好地帮我们预防了各种风险。”元初国际物流董事长黄影明告诉记者,元初国际物流很早就在数字化方面有大量的投入,并建立了一套柔性化数字物流系统,此外公司对疫情等突发事件也有充足的预案。
黄影明表示,疫情期间公司运输业务正常开展的背后,是精准的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无论是借助智能化力量实现物流精准调配,还是依靠数字化联通海关实现线上申报快速通关,都大大提升了物流效率。
黄影明以元初国际物流单证识别系统为例,这套系统可以根据纸面的单证直接识别和归类,并形成税率是多少,如何享受优惠汇率优惠的税率,如何享受许可证原产地证的优惠等一系列智能化自动识别的信息,用3分钟就高效完成原本可能需要5个人花费三五天才能完成的清单资料,并且能用数字化的形式准确传递,大大节省人力成本。
此外,海关“一线径予放行”系统也在此次疫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黄影明介绍,企业只需要在线上登记货物,无需到现场就可以完成报关流程,避免感染同时也提升了效率。
在开展日常业务同时,元初国际物流还在疫情期间积极参与紧急保供物资运输任务,累计运输100多万盒连花清瘟、300多万支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400多万只口罩。
黄影明表示,保供物资的顺利运输,也离不开柔性化的数字物流系统,“其实我们很多业务是弹性的,借助数字物流系统,我们可以快速统筹相关业务,及时调配运输力量参与到保供物资运输中去。”
“如果类似数字化系统可以打通产业上下游,企业与物流公司合作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那么整条供应链在效率、抗风险等方面都将有质的飞跃。”黄影明说。
事实上,在疫情暴发的大环境下,物流运输不稳定、不确定、不可控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从业者也在重新思考和重构供应链。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刘晖指出,常态下的供应链需要满足上下游联通高效性,但在遇到例如疫情的关键节点上,能够对突发事件进行及时响应,这对供应链的数字化和社会性要求是非常高的。
近些年来,京东提出了“数字化社会供应链”的概念,希望用这种方式来连接和优化社会生产流通服务的各个环节,以降低社会成本提高社会效率。刘晖解释,这种观点更关注数字化、全链路、社会化的特点,用于优化各个环节以实现提高效率和匹配度。他认为,要让供应链或者供应链在关键节点产生价值,基础设施本身也非常关键。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同样认为,企业亟须在现有供应链体系中建立有效的风险监测能力,以快速准确地评估重大风险对企业销量及利润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这将成为企业供应链战略规划、管理及执行的必然之举。”
“我们要重塑供应链信心,稳定政策预期,建立更强大的信息共享体系。”崔东树表示,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在复杂环境下的供应链韧性,企业还需要提高对应的核心能力:供应链战略设计、动态集成化供应链规划、端到端供应链数据透明化及协同、运营模式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