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圆满闭幕。冬奥会结束了,但关于冬奥会的热点话题还没结束,智慧餐厅就算一个。
走进本次冬奥会的智慧餐厅,满满的科技感,所有菜品都由机器人炒制完成,一个中餐菜品仅需3分钟即可出锅,这让国内外运动员们惊叹连连,他们还发朋友圈叹道,“就像身处科幻电影中一样。”
实际上,早在几年前,杭州就出现了不少餐饮类机器人,比如,新白鹿首家智慧餐厅开业,机器人迎宾上菜;海底捞引进送餐机器人;阿里巴巴等公司布局“科技餐厅”。
炒菜机器人具有效率高、可标准化生产等优点,这恰是餐饮行业的痛点。冬奥会“炒菜机器人”爆火,是否预示着炒菜机器人这个新兴产业初显端倪?
烧一个菜仅需3分钟 冬奥会上的炒菜机器人杭州也有
机械臂摇晃几下,一杯饮料就倒进杯子中了;机器翻滚几下,一份热腾腾的炒土豆丝就出锅了;数十份煲仔饭在机械臂的挥舞中,冒着诱人的香气……
据了解,在冬奥会智慧餐厅,所有菜品的制作和配送都由机器人完成,可为运动员和工作人员提供中餐、西餐、果汁等数十种餐品。更神奇的是,烧制一个中餐菜品仅需3分钟。
对多数人来说,炒菜机器人似乎很遥远,但实际上,炒菜机器人早就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早在2019年,杭帮菜新白鹿就联手阿里本地生活口碑打造了首家智慧餐厅。360°巨幕投影、迎宾机器人、送餐机器人,吸引了不少消费者。
去年,出自浙江田螺云厨科技有限公司的一款AI烹饪机器人也在全网爆火,各大电商平台销量可观。据说,这款AI烹饪机器人做菜只需简单三步:放入食材、一键预约、等待完成。
田螺云厨是一家专注智能高端厨电研发、制造、云端菜谱开发、内容运营的互联网+制造科技型企业,并致力于让中国家庭的烹饪生活变得更简单、更健康、更有趣。“AI烹饪机器人的核心就是用一台机器让绝大多数普通人能在0厨艺的基础上做出大厨口味,做饭跟玩手机似的简单,非常适合年轻人。”田螺云厨相关负责人说。
炒菜机器人爆火背后 资本看好餐饮数智化万亿级市场
大家都知道,传统餐饮行业是个辛苦活,且非常分散化,连锁率和集中度都非常低。据美团数据,2020年,国内餐饮连锁化率为15.0%,就算是一线城市也仅有20%。
也就是说,80%的餐饮店为“夫妻店”,而一些经营优秀、口碑不错的“夫妻店”,是有机会成长为连锁企业或大型餐饮集团的。比如,西贝莜面村、老乡鸡等。这块市场,恰恰是不少投资人看重的“蛋糕”。
据《2021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餐饮市场规模为4.0万亿元,预计2021年为4.7万亿元,2024年可达到6.6万亿元。目前,国内企业用工成本不断提高,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改造,早已实现了“机器换人”。而在餐饮行业,虽然在迎宾、配菜、点菜等环节实现了部分智能化,但在炒菜环节依然离不开人,数智化依然是头部餐饮企业的“刚需”。
“餐饮最重要的就是人,厨房需要厨师,前台需要服务员。厨师要么招聘,但成熟的厨师成本非常高;而培养一个厨师则需要3-5年时间,且培养出来还有流失风险。”杭州一个投资人这样说。
在他看来,炒菜机器人具有速度快、标准化程度高、菜品口味稳定等特点,可降低原料损耗和人员成本,烹饪安全性和菜品卫生也更好,能够突破餐饮行业的利润天花板。“对连锁餐饮企业而言,借助智能化的设备,对其门店管理和标准化、连锁化,都有促进作用,一定是未来的方向。”
标准化是餐饮的痛点 国内餐饮业数智化还有多远?
“大型连锁企业有自己的统一厨房,又有成熟的供应链,包括采购和半成品菜,但大多数‘夫妻店’都做不到的,烹调环节还是需要厨师,我很难想象一家没有厨师的餐厅是什么样的?”杭州一家餐厅负责人说。
即便是全国连锁企业或大型餐饮集团,但其面临成本控制、餐品创新、服务及品质管理等诸多压力。目前,真正热衷炒菜机器人的就是餐饮头部企业和资本。比如,海底捞去年超70家门店配备智能化配锅机;碧桂园旗下企业推出的全球首家机器人餐厅。“一旦实现智能化,头部企业省下的成本就非常可观。”
事实上,炒菜机器人产业能否走向成熟,真正的阻力不在B端,而在夫妻店和消费者。一方面,夫妻店是餐饮市场的主力,他们对餐饮标准化和智能化的需求不大;另一方面,还要看消费者是否愿意买单?
记者在朋友圈抽样调查发现,大家对炒菜机器人的质疑也不少。“忽悠人加盟买设备”“环境干净,味道不错”“没有特别难吃,也没有特别惊艳”“没有锅气的菜,都没有灵魂”“材料都是配好的,加辣少盐等个性要求无法满足”……
不过,资本依然看好这块市场。上述投资人说:“如何让顾客对我们这种机械化生产出来的食品产生信任,是炒菜机器人和头部餐饮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炒菜机器人或许还需要时间积累和技术更迭,但餐饮行业的数智化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