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期间物资配送运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这辆无人车每天都在行驶,服务着该小区两千多名居民,单次最大载重可达500公斤,目前已执行行驶任务270次左右,运送各类团购物资、政府防疫物资、快递等约81吨。
无人车成了小区抗疫的新伙伴。孩子们手绘了沪A车牌,物业工作人员和居民们每天都给小车“洗澡”消杀,把车身擦得锃亮。
“无人车在疫情期间帮我们运送了很多重物,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配送效率,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降低了疫情感染风险。”上海古北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普陀区域经理兼上河湾物业经理胡永亭说。
近年来,无人车、机器人因具有“无接触配送”和“精准智能配送”的优势,开始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疫情防控中,成为科技防疫的重要力量。
打通“最后一公里”
一次装24份蔬菜,每份包括2.5公斤的蔬菜和水果套餐,还有面条和鸡蛋等食品。合作商家在定点位置给无人车上货,无人车自动行驶至附近一两公里范围内的社区并送至居民楼下。居民扫码付款成功后,无人车发出语音提示并解锁柜门,即可取出货品。全部售完后,无人车自动行驶到最近的合作商家处补菜,再返回至小区指定点位。弹夹式智能换电系统能够支持新石器无人车24小时不间断运营。据统计,仅在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镇的21辆新石器无人售菜车,日均总计售出蔬菜达1000份左右。
上海普陀区上河湾小区孩子们手绘了沪A车牌给无人车挂上 供图单位:新石器慧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截至5月8日,新石器无人车陆续投入共计161辆车支援上海抗疫,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医院、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上海市普陀区跨国采购中心方舱医院等7家医院和85个小区内提供无接触防疫物资配送和无接触售菜服务。执行任务指令19153次,无接触交付物资447545份,无接触售卖蔬果约107吨。
无人车配送避免交叉接触,降低感染风险,尽力缓解物资“最后一公里”无接触配送难题。上海疫情爆发以来,除了来自北京的新石器慧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长沙行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也已派出82台无人车在上海社区、方舱医院和高校园区等地服务保供。
这并不是他们第一次将无人车用于城市科技抗疫。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新石器和行深智能的无人车曾多次将无人车抗疫小分队已奔赴多地一线援助疫情防控。
图源/行深智能
“无人车的定位是末端无人配送的共享运力底座,可以认为是一个无人驾驶的,充分信息化的快递三轮车。它不仅是省掉了一个驾驶员,更重要的是实现了运输过程的信息化,全过程可观可控。尤其是在本次疫情中,装货员、驾驶员、卸货员这三者的角色被分开,中间环节驾驶员被省掉,装货员在安全区,卸货员是封控区的志愿者,从而实现无接触配送。在疫情背景下,有效避免了人员的跨区交流和不必要接触。由原来锦上添花的运输助力,变成了避免人际传播的现实刚需。”行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安向京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小白”帮“大白”
4月6日深夜,历经数日连夜奋战,位于上海浦东的临港方舱全面交付启用。该方舱医院总占地面积8.8万平方米,设计床位1.36万个,将容纳3800名医生、1500名保安保洁等工作人员。方舱的运维保障工作复杂繁琐,仅每一餐的配送量就将近2万份。
面对如此大规模的人员保供,如何充分保障入住患者体验、提升日常管理效率、减轻医护大白负担、防止交叉感染成了临港集团的难题。
根据4月11日“上海经信委”微信公众号信息,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组织协调下,临港集团支持保障,上海联通系统集成,联合多家人工智能企业,通过五个昼夜的紧急部署,投入并应用了近300台各类机器人“小白”上岗,覆盖室内外物流、配送、消杀等刚需场景。首次实现了方舱医院场景下,多种类机器人规模化、体系化部署和实战应用,并将相关经验复制推广到国家会展中心方舱等地。
其中,8辆行深智能无人配送车承担了临港方舱防疫物质和生活物资的部分运输任务,每辆无人车每日平均可承载近400件物品的运力,包括对核酸样本、医疗物资、生活物资、药品、医疗废弃物的无接触转运。来自有个、飒智、思岚、擎朗四家厂商的共计254台配送机器人穿梭在方舱各区域,负责餐食取送、医生药品投递、生活废物回收等。15台钛米消杀机器人在临港方舱6号舱内,针对环境物表和空气执行自主移动式多点高水平消毒。
图源/上海经信委
上海钛米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晶告诉本刊记者,目前有200多台机器人在方舱服务运行。位于上海张江的工厂没有停工,还在继续生产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分为消毒机器人、药品配送机器人和医疗废弃物转运机器人等。作为智能终端,它们能够识别整体环境,自主规划运行路径,7×24小时不间断地执行任务。
钛米机器人也是新冠抗疫的“老战士”。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钛米机器人成功处理了武汉医院手术室发生的第一例人传人后的环境消毒,让多间手术室迅速恢复使用。此后,又在上百个抗疫一线医院执行过消毒任务。
消毒机器人在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医院 供图单位:上海钛米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但是方舱场景跟医院有巨大差异,比如医院层高三米左右,方舱高达六米甚至更高。常规医院消毒可以用擦拭,在大面积的方舱这显然不可取。针对方舱场景,潘晶带领团队开展实验论证,全面更新了产品方案,通过集成超干雾化消毒液、紫外线消毒、等离子空气过滤等多种方式保障方舱人员安全。
“新冠疫情激发了医疗场景自动化设备的需求。但这绝不是简单的机器替代人力,而是将流程合规的管理变成结果合规的管理。比如管理电梯消毒,通常是贴一张表格,靠人执行完消毒工作后自觉打钩。这是流程合规,但是否真正地执行并达标,无法保证。医疗场景专业性要求极高。如果能把执行结果均质化标准化,就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损失。机器人产品设计的关注点并不仅仅在于替代人力的,其精髓更在于病毒杀灭模型的完全量化。”潘晶认为。
在困难中保持前行
新冠疫情阻击战进入第三年,“人物同防”阻断病毒传播的要求促使科技设备需求增长,越来越多的机器伙伴出现在抗疫场景中,科技防疫抗疫真实落地。
新石器运营部副总裁胡登峰不断接到上海各方的咨询,希望在另外的几十个小区里投放运输物资或售卖蔬菜的车辆。胡登峰说:“现在还有候补的无人车随时待命,并且能够根据实际需求从外地调拨更多车辆,希望能为上海打赢这场疫情防护‘阻击战’贡献一份来自无人车企业的科技力量。”
在抗疫中,相关科技企业自身也需要克服很多困难。新石器上海公司的运维人员被封控在小区里,无法出去提供更多服务。钛米机器人研发人员全部居家办公,不能调试设备,使研发效率打了很大折扣。机器人供应链包含了上百个不同模块,在物流不畅的情况下,一旦库存用完,就会对产能造成很大影响。
疫情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加速了无人化科技的发展。安向京认为,在防疫和危机应对中,基于人和机器的不同,大并发,高时间约束,高同步性,高协调性的任务计算机类的信息系统有着天然优势,无人驾驶载具+单元化信息化货箱必将成为应急物资运输的利器,应用场景十分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