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机器人,顾名思义,就是在机器人与人可以在生产线上协同作战,充分发挥机器人的效率及人类的智能,不仅性价比高,而且安全方便,能够极大地促进制造企业的发展。
协作型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型的工业机器人,扫除了人机协作的障碍,让机器人彻底摆脱护栏或围笼的束缚,其开创性的产品性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为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开启了新时代。
协作机器人的优势
人机协作给未来工厂的工业生产和制造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具有决定性的重要优势:
①生产过程中的灵活性最大 。
②承接以前无法实现自动化且不符合人体工学的手动工序,减轻员工负担。
③降低受伤和感染危险,例如使用专用的人机协作型夹持器。
④高质量完成可重复的流程,而无需根据类型或工件进行投资 。
⑤采用内置的传感系统,提高生产率和设备复杂程度。
基于人机协作的优点,顺应市场需求,更加灵活的协作型机器人成为一种承担组装和提取工作的可行性方案。
它可以把人和机器人各自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让机器人更好地和工人配合,能够适应更广泛的工作挑战
中国协作机器人的行业发展概况
201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首次针对协作机器人发布了工业标准ISO/TS 15066,开启了协作机器人发展的新纪元,全球协作机器人销量呈现爆发式增长。从2018-2019年受到全球经济和贸易环境变动的持续影响,尤其是汽车、电子等行业下行的波及,全球协作机器人市场增速大幅放缓,市场加速洗牌。2020、2021年,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使更多的企业主开始重新审视“自动化”设备导入的意义,“自动化”与“无接触化”成为了众多企业主最关注的热点,各家协作机器人厂商纷纷抓住时代的“机遇”,积极对未来进行布局。
近年来中国协作机器人市场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协作市场,据统计2020年中国协作机器人市场规模占据全球市场规模的1/3以上。据白皮书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协作机器人销量7500台,增长率21.8%。作为协作机器人“主战场”的中国率先进入“后疫情时代”,市场修复基本完成,下游需求快速扩大,并带动全球市场节奏。
中国协作机器人的行业应用
协作机器人高度契合制造企业对于智能制造、人机协同、柔性化制造的转型需求,且协作机器人具有更广的应用延展性,除在3C电子、汽车零部件/电子、机械加工等工业场景的成熟应用外,还可以在电力、教育、餐饮、健康、农业、商业服务等非工业领域开拓新场景,在工业与非工业市场的双重驱动下,未来协作机器人市场占比将会持续提高,2025年国产协作份额将有望占整个机器人行业的15%。
中国协作机器人的标准化认证
协作机器人认证的核心目的是确保其在各个场景中使用时的安全性。除了ISO 13849 PL=d认证、欧盟CE、北美NRTL、中国CR、韩国KCs、SEMI S2等认证,2021年遨博在业内首推防爆协作机器人,打开协作在工业市场的又一应用新领域,是协作机器人行业首个获得IECEx(防爆电器产品认证体系)和CNAS认可防爆合格认证的企业,标志着协作机器人正式进入化工、石油等高风险场景的实际应用。
随着全球协作机器人发展的重心越加向国内偏移,中国目前也开始牵头各类协作机器人相关的行业标准化活动。而一些起步较早同时技术及经验积累较为雄厚的本土厂商在这一过程中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协作机器人未来发展趋势
结合5G通信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和AI技术,未来工业机器人将实现更多的功能,工业云将更全面地服务实体经济,助推工业机器人朝智能化、网联化方向进一步转型升级。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协作机器人正是中国弯道超车的突破口。众所周知,在传统工业机器人领域,来自日本和欧洲的“四大家族”:abb、发那科、安川电机和库卡的出货量,占据全球出货量的一半。在这样的背景下,国产替代的方式往往来源于通过并购方式提升产品竞争力,或较为被动的受益于下游制造业升级。但在智能机器人领域,因为是一个相对新兴的领域,其需要的是在人工智能、智能感知、智能执行等技术上的创新,这方面国内实力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20年9月发布的《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提出,实施智能制造、智能建造试点示范,进一步强化了智能机器人领域的政策支持。
智能制造时代已来。在政策支持下,中国工业机器人企业可借助优惠产业政策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快科研人员和技术引进,协同行业内企业或公共研发平台,布局前瞻性技术和下一代机器人技术,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
预计智能工业机器人和工业云平台将成为工业机器人产业重要赛道,推动工业机器人品牌国产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
协作机器人行业市场前景如何?智研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8年中国协作机器人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详细分析了协作机器人行业概念界定及发展环境、全球协作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前景及经验借鉴、 中国协作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中国协作机器人行业竞争状态及市场格局、中国协作机器人行业产业链全景预览及上游市场发展、中国协作机器人中游本体、系统集成市场及应用生态圈发展、协作机器人下游应用场景市场需求潜力等 ,帮助企业和投资者了解协作机器人行业的市场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