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迪士尼出品了动画电影《超能陆战队》,其中的机器人大白,萌翻了广大群众。
大白是一种典型的软体机器人,身体可任意变形。图片来源: Disney Wiki
大白是一个医疗机器人,如果在材质上分类,他属于软体机器人。传统机器人大多采用金属或塑料等材料制造,给人的感觉总是“硬邦邦”的。而软体机器人往往非常柔软,整个机体能任意弯曲变形,可以在管道或窄缝等特殊场景中发挥用处。
五花八门的软体机器人。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目前,制造软体机器人的材料通常是弹性高分子材料。这类材料弹性十足,然而却很容易受损,特别是出现了微小缺口的时候,极易“恶化”,形成大面积破损。这也是包装袋从小缺口处一撕就开的原理。
此外,大多数软体机器人都不具有马达等动力装置,只能依靠压缩空气或液体驱动机体运动[2],运行中的软体机器人就如同一个吹鼓了的气球。然而,软体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往往充满了尖锐的物体——比如管道或者狭窄空间的边边角角——也就是说,这个吹鼓了的气球还必须在钉子堆里工作。可想而知,软体机器人大多“短命”。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来自比利时自由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使用自修复(self-healing)材料来制造软体机器人的构想[2]。
自修复材料是指具有自愈合能力的智能材料,其灵感来源于受伤后能自我修复的生物体。这一概念在2001年一经提出,立刻吸引了大量研究者的目光。现如今,已经有很多种自修复材料得到了应用,比如汽车的自修复涂层,能愈合划痕的手机盖等。具备自修复能力的沥青和混凝土,也走出了实验室,正在准备进入建材市场。值得一提的是,极具潜力的人造皮肤首选材料也是可拉伸的自修复膜[3]。
在比利时自由大学的研究中,科学家们使用了一种高分子自修复材料。这种材料由两种小分子(呋喃、马来酰亚胺)通过Diels-Alder(DA)键相互连接形成。材料出现伤口,其实是这些DA键被切断了。幸好,通过加热,可以让这些DA重新连接起来。具体来说,就是升高伤口部位的温度(至80℃),破坏更多DA键。正所谓“不破不立”,这些DA键断了后,释放出很多可以自由运动的呋喃和马来酰亚胺小分子。而且也因为温度高的缘故,这些小分子的移动速度很快,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于是,这些自由奔跑的小分子们相互碰撞交融。之后把温度降下来,小分子之间就可以生成新的DA键,自动愈合伤口。
基于DA反应的自修复原理:红脸的呋喃,绿脸的马来酰亚胺。图片来源:圆的方块灵魂手绘
视频:高倍显微镜下观察材料的自修复过程
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更为细致地观测到这个愈合过程。画面正中,一条切口将的材料分成了左右两半,为了加强对比,研究者还将两边渲染成了不同的颜色。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材料会“唰”地一下变色,这暗示着是更多DA键的断裂。紧接着,将温度降低,左右两边材料相交的界面开始重新粘结,颜色发生了明显变化。随着新DA键的产生,原本的切口会如同被一只无形的手所抹平。视频来源:参考文献[2]
科学家们将这种带有自修复能力的高分子,加工成了一种由一排空腔和底层连接板组成的特殊构造。其中,底层板中相应位置有气孔,可以向空腔内注入或抽取空气,让空腔膨胀或者收缩。通过精确控制各个小空腔的体积,就可以实现空腔阵列的变形和移动。
自修复材料制作的气动部件:空腔阵列和底层板。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
随后,研究人员用这一串串的空腔阵列,组装出了两种特殊的机器人。
第一种是自愈软手。手型机器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碰到很多尖锐物体,如金属边缘或破碎的玻璃等。甚至一张纸的锋利边缘都会对这类软体机器人造成伤害。但通过自修复材料做成的手型机器人,即使被刀片划破,也能照常运行,极大提升了软手的使用寿命。
视频:具有自修复能力的机器软手
具有自修复能力的机器软手,即使戳破指头也不妨碍运动。视频来源:参考文献[2]
第二种是气动夹具类机器人。这类夹具类似夹娃娃机的机器手,因为非常灵活,可以处理各种软物体或形状复杂的物品,比如用来分装水果或蔬菜。在这个过程中,水果的树枝等往往会对夹具造成损害。使用DA聚合物材料的夹具,不仅能够夹“万物”,还不怕这种日常磨损。
自修复气动夹具在夹取形状不规则的各种物体。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
除此以外,研究者们还测试了自修复材料作为气动人造肌肉的潜力。这种人造肌肉经常用作机器人的动力装置,通过压缩和排出空气,可以产生很大的推力。当然,产生的力量越大,装置外壁需要承受的压力也就越大,这往往会导致磨损或泄漏,降低人造肌肉的生命周期。
于是,科学家尝试了用DA聚合物膜作为人造肌肉的外壁。这层厚度仅为0.75mm的外壁,最高可承受高达37kPa的压力。相当于一平方米的这种薄膜,可以承受一头成年亚洲象的重量。即使被破坏了,这些人造肌肉也能自我修复,保持气密性,维持原有的性能[2]。
受损的人造肌肉经过自修复,仍能保持原有性能。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 " 翻译:圆的方块
如果软体机器人达到了使用目的,想要回收材料怎么办?这也好办。DA聚合物不但可以溶解于有机溶剂,还能被重新提取,所以,一旦达到使用寿命,软体机器人的这些自愈组件可以完全回收再利用。
生命周期长,还能被循环利用,可以说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了。
这项研究的通讯作者是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教授Bram Vanderborght ,他本人长这样!
Bram教授本人照片,图片来源: Wtnschp.be
Bram教授是一个80后,研究领域包括人机交互,机器人辅助治疗,人形康复机器人等。他还主导过一个机器人项目用来治疗儿童自闭症。简言之,他就是在造大白啊!
好吧,人赢,我服还不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