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余杭开发区智能制造在腾飞

当互联网技术与新的工业变革浪潮相遇,以智能制造为核心内容的产业互联网时代悄然开启。一项《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为中国制造指明了转型升级的方向:“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加快产业智慧化”,是抢占工业4.0时代发展先机和参与全球制造业新格局塑造的关键步骤。

余杭开发区智能制造在腾飞

在制造业大省浙江,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总有弄潮儿走在前列、先行先试,为浙江乃至中国制造转型和智能制造发展贡献着经验和智慧。制造业基础雄厚,信息经济领跑全国,2016年综合考评跻身区县级国家级开发区第一位的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便是这样的存在。

近年来,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顺应《中国制造2025》发展趋势,按照生产智慧化、系统数据化的方向,加大产业互联网的推进力度,将“智能制造”确立为新一轮跨越发展的新引擎、新优势、新突破。

老板电器、西奥电梯、春风动力……一家家明星企业依托智能制造创新实践成为行业翘楚,并在“一带一路”沿线留下中国高端制造的时代风姿;2016中国(杭州)智能制造大会、2017中国产业互联网大会……一个个行业前瞻性高端会议接连花落余杭,擦亮了余杭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区域品牌形象。

如今,作为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的重要增长极,肩负着浙江省首个智能制造示范基地、浙江省首批“两化”融合试点单位、“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先行区等多项历史重任,开发区砥砺前行,具有时代前瞻性的智能制造“余杭模式”由此浮出水面,并日益走向成熟。

“领头羊”率先垂范,走在前列树标杆

余杭制造企业数量众多,智能制造发展水平各有千秋。开发区以“补课2.0,普及3.0,示范4.0”为理念,分类推进,梯度打造,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垂范作用,引领着余杭“智能制造”整体迈向更高层次。

在开发区,龙头企业稳步推进的智能制造创新探索,为企业实现提质增效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老板电器的数字化智能生产车间,笔者看到,多台油压机、冲床、机械手和多关节机器人以及视觉检测系统通过联动合作,整条生产线实现了全自动化生产。在减少人工的同时,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良品率。

“原来差不多需要25人操作,现在减少到3个人,自动化生产水平达到95%以上,每年经济效益至少提升300万到500万元。”老板电器工艺总工程师曹永祥介绍说。作为国内厨电行业首个实行智能化工厂的企业,老板电器针对数字化智能制造基地开展的“厨用电器智能制造项目”,顺利入选工信部《2016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2016年G20杭州峰会上,因出色完成了迎宾护卫重任,春风动力名声大振,与峰会期间惊艳亮相的国宾车一样,春风动力成熟的智能化水平更是在行业内独领风骚。早在2012年,春风动力就已经提出建设“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通过智能制造指挥中心,将企业信息化延伸到生产车间,直达最底层的生产设备,最终实现对整个车间的“智能化管理”。近年来,春风动力积极开展物联网工厂改造,2016年全新版的“智慧工厂”全部建设完成,使人均效率提升了30%,设备使用效率提升了25%,库存周转率提高了50%。2016年,春风动力和老板电器、西奥电梯被评为“杭州市第一批工厂物联网示范样板项目”。

老板电器、春风动力的智能化之路不过是余杭智能制造的一个缩影,开发区的智能化浪潮席卷了不同行业:铁流离合器入选省“百企装备优化提升工程”示范企业;钱江压缩机等4个项目列入省智能制造示范,民生药业、万通智控列入试点;长江汽车、华润雪花啤酒等6个项目列入市智能制造试点;余杭传统家纺企业借助“互联网+”谋求转型,爱德纺织以大数据为依托,实现私人个性化定制……

百花齐放的开发区智能制造实践,从传统的装备制造渗透到健康医疗、绿色环保、布艺家纺、现代服务业等五大主导产业,五大产业智能化发展方向逐渐明晰:装备制造业致力于打造服务型智能装备产业、医药健康产业致力于打造智慧医疗产业基地、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致力于加快绿色制造方式全覆盖。带着“互联网+”基因的开发区“5X1”产业体系,将成为余杭当代工业发展史上一道亮丽的景观。

“开发区希望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的龙头企业,总体上要培育56家5亿元以上的大企业。智能制造要确保30乃至40家大企业集团。另外,还要培育70~80家中小型智能制造潜力企业。”开发区产业发展局主要负责人透露。

阳光雨露充裕,智能创新氛围浓

这是一个让企业和人才梦想成真的地方,梦想与这片土壤一旦结合,总能绽放出璀璨的现实之花。如火如荼的开发区智能制造发展态势,不仅是时代趋势和本地产业实力使然,更离不开适宜智能制造生长、成熟的余杭产业发展生态系统。

为创造良好的智能制造发展氛围,开发区不断完善各类服务平台,优化“两化”融合支撑环境。

高端智能装备创新平台持续壮大。开发区先后引进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第十三研究所航天华东先进技术创新中心、浙江理工大学共建杭州国际时尚学院等一批高校院所资源,进一步做强企业产学研合作平台;大力推进老板电器、福斯达、东华链条、兴源环境等省级企业研究院以及西奥、春风动力、万通智控等企业研发中心,着力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实现产学研无缝对接,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全面推进传感小镇建设,重点发展基于MEMS的新一代智能传感器产业,打造集传感器研发应用、产业化生产、技术交易、产学研合作一体化的国际传感器产业基地。截至目前,开发区市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已达22家,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和技术支撑。

企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为提升园区精细化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了开发区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基于3D地理空间信息平台,汇集开发区企业、土地、地下管网和产业经济等信息,加强项目落地跟踪服务、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实现精细化管理;积极对接省内外知名服务商,为企业提供智能制造、机器换人、数据管理、云服务、信息安全等服务;加快对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浙江省电子产品检验所等机构,为企业提供两化深度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信息化规划等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建立长效的信息化建设推进机制。

今年年初,余杭“制造强区2017年1号文件”——《关于强化项目准入,推进智能制造工厂解决方案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顺利颁布。为加强对政策施行过程的“软服务”“全程服务”,开发区经信部门牵头组建由省工信院、浙大相关教授、相关企业专家等组成的评估机构,免费为开发区企业提供智能制造咨询,系统性地加强智能制造成熟度评估工作,为新增用地的制造业项目提供智能制造工厂解决方案。

开发区是软硬环境的打造者和服务方,企业则是践行智能制造的核心力量,也是推进智能制造发展的内生动力。

2015年,第一届乌镇互联网大会结束的第三天,开发区管委会便组织几十名余杭骨干企业老总赴乌镇,集体聆听利泰总经理李三通讲解“工业互联网”的有关知识。“这是开发区骨干企业老总第一次集体接触智能制造,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开发区产业发展局一位工作人员回忆说。

其后,在开发区管委会和商会的共同推动下,开发区企业家们不定期组织集体学习、交流制造业发展前沿动态,这种学习和交流模式逐渐演化为余杭特色的商业风尚。同时,开发区每季还举办40家骨干企业财务总监运行分析会,组织“富二代”参加“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经营管理专题研修班”,从而提升浙商二代的接班能力。

在不久前举办的2017年中国产业互联网大会上,西奥电梯、老板电器、春风动力等企业有关负责人济济一堂,就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形成了共识——“注重人才配套,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创新,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必定大有可为。”

政府引导、企业积极响应、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在余杭,滋养智能制造健康成长的阳光雨露充裕,促使余杭智能制造始终保持着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一位参加2017年中国产业互联网大会的工信部领导不禁感慨道:“像余杭这样推进智能制造、产业互联的氛围,在全国并不多见。”

软硬实力兼备,彰显品牌影响力

如今,高水平的智能制造,为余杭制造赢得了强大的市场话语权,浙江省十大制造智能工厂,开发区独占四家;工厂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项目总量位居杭州市各县区第一;囊括国家工信部试点示范企业2家,省级示范8家。当“一带一路”的历史性号角吹响,一大批开发区企业“拿精品出海”,以更高标准的高端制造为输出,代表浙江制造走出国门,积极参与新一轮的全球市场塑造。

福斯达深冷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的民营企业之一。借着发展的战略发展红利,公司的空分设备、液化天然气装置遍布伊朗、阿联酋、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福斯达签下了伊朗有史以来最大的空分项目,全年海外项目订单超10亿元人民币。

在迪拜,西奥电梯成功中标百余台电、扶梯项目,参与“迪拜之最”项目建设,用先进的电梯制造服务方案,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刻下中国高端制造的民族自信和荣光。

与此同时,开发区在智能制造领域形成的智慧积淀和影响力扩散,国字号智能制造行业盛会接连在余杭举办,成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和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风向标,与向高端迈进的余杭制造产品一起,共同塑造着余杭新时期的文化软实力和城市品牌。

2016中国(杭州)智能制造大会上,浙江省首个智能制造示范基地落户开发区,此次大会上,余杭人向世界庄严宣布:余杭将不断探索总结完善智能制造和产业互联网发展的“余杭模式”,辐射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全力建设中国(杭州)产业互联网小镇,成为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的新引擎。

当前,浙江省正不断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方面作出突破,推出十万企业上云计划,大力实施以机器换人、机器联网、数字工厂为方向的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加速探索符合中小制造企业需求的产业互联网发展路径。2017中国产业互联网大会立足浙江互联网产业与制造产业现状,全面探讨中小制造企业如何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实现融合创新。以此为契机,走在前列的产业互联网“浙江经验”推向了前台,也为余杭推动开发区内600家企业“上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来自余杭的智能制造声音一时成为行业焦点,余杭,向着“长三角产业互联高地”的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

作为生产力的一次深刻变革,智能制造是一条漫长且没有终点的长征,对于余杭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这个传统的制造业强区正以智能制造撬动新一轮的跨越升级,且让我们共同见证,来自余杭制造的更多智慧和精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