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BAT大举进军AI:百度All In,阿里已商用,腾讯要收割

8月16日腾讯发布二季度财报后,BAT二季度成绩单都已出炉。

百度改变颓势,营收为208.74亿元,同比增长14.3%;净利润44.1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82.9%;阿里和腾讯强烈的上升势头保持明显,阿里营收501.84亿元,同比增长56%,净利润为140.31亿元,同比增长96%,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算(Non-GAAP)计算,净利润200.19亿元,同比增长67%;腾讯营收为566.06亿元,同比增长59%;净利润为182.54亿元,同比增长68%。在如此体量下营收增长超过50%,利润增长超过60%,体现出互联网行业的马太效应。

三大巨头都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不过,我注意到二季度财报中BAT不约而同地公布了在AI(人工智能)上的布局和进展。百度进一步明确将要All In AI,阿里点到为止但也有所提及,腾讯则是第一次在财报中重点提及人工智能。人工智能BAT悉数入局,三家思路却又各自不同。

财报中有哪些与AI有关的信息?

1、百度:以AI发展为核心驱动力

百度一直扮演着人工智能急先锋的角色,2013年便已成立深度学习实验室,大举投资人工智能,比Google、Facebook等公司更早提出“AI First”战略。

二季度财报显示AI已成为百度业务增长和利润率提升的核心驱动。百度总裁、COO陆奇表示“第二季度百度核心业务和AI驱动的新兴业务都取得有重大意义的进展。”具体而言,百度AI对其业务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现在,显著拉动百度旧业务增长,尤其是手机百度和资讯流业务,其中信息流广告每天给百度带来3000万元收入;还有一个是未来,百度Q2财报重点提及了人工智能交互系统Duer OS开放平台和智能汽车平台阿波罗(Apollo)的进展,这两个平台意在将百度AI能力输出,做开放生态。

2、阿里:着重于AI技术的应用

阿里巴巴财报中,关于人工智能的篇幅多,只是有所提及。在分析师电话会议上,执行副董事长蔡崇信表示,阿里巴巴MAU环比增长2200万达到5.29亿、用户参与度更高、以及“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给用户个性化页面的展示”导致点击量更高。

相对于AI,阿里巴巴提及更多的是技术。CEO张勇(逍遥子)表示,“集团的技术正在推动各业务的强劲增长,同时加强了核心电商以外业务的市场地位。”在业务层面,技术最显著的体现是阿里云的增长,阿里云付费用户数量首次超过100万,成为亚洲首家达到百万级用户规模的云计算公司,云计算收入同比增长96%至人民币24.31亿元,占整体营收比重达到了4.8%。同时,阿里巴巴还在通过AI技术探索无人零售模式,比如无人超市,这在二季度财报也有所体现。

3、腾讯:AI是具备战略意义的长远投资

腾讯在在二季度财报中第一次详细对外披露AI布局和进展,确将在人工智能以及支付、云服务等方面追加投资,AI方面涉及的具体领域包括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和自然语音处理等。

分析师电话会议上,腾讯总裁刘炽平详细阐述了腾讯的AI战略:

“人工智能(AI)现在是项基础能力,我们在AI领域投入很多,但可能说得不多。人工智能具有战略意义,我们会对AI进行持续、长期而有耐心的投资,因为我们坚信这是令人振奋的长远投资,而不是要在短期直接产生收入。另一方面,AI也将在多个方面助力于我们现有的产品、服务与业务发展。”

在与AI有关的业务上,财报透露的信息是,“公司内部研发人员近期在围棋人工智能程序、面部识别以及医学影像等多个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人工智能具有战略意义,我们会持续进行长期投资,以加强我们在机器学习、计算器视觉、语音识别及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技术能力。鉴于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我们预期我们的投资新举措(如支付相关服务、云服务及人工智能)将会增加。”可见,腾讯跟百度一样投资AI基础技术,在公司层面全面重视AI布局。

BAT布局AI的思路有什么不同?

从财报所公布的信息可以看到BAT或多或少都在布局AI,但事实上,BAT都在公司级层面大力投资和应用AI,对于AI的战略重要性BAT已达成共识,只不过布局思路各有不同。

1、百度:先攻底层技术再找应用场景

百度是最早布局AI的巨头,这与搜索引擎强烈的技术驱动性有关系,搜索重算法这个特性让百度在深度学习上最早摘到果子。百度提出“AI First”比谷歌、Facebook们的“All In AI”更早,成立多个实验室、大举招募顶尖AI人才,将使命改为“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在业务层面,百度一切业务都在应用AI技术,陆奇执掌百度之后重点推进AI开放战略,为AI找场景。李彦宏多次为AI摇旗呐喊,提出“Think AI”、“互联网下一幕是人工智能”等概念,还联合员工出了《智能革命》一书。发布二季度财报前,百度首次举办AI开发者大会(Baidu Create),在行业反响不错。

百度说得最多、也做得最多,即有远景型业务(无人车、DuerOS),也有短期内就能产生收入的业务(如信息流、百度金融)。在思路上,百度先有技术、再找场景,今天的开放战略本质就是要为AI技术找场景。百度在AI上拥有了先发优势和技术优势,同时搜索和地图等业务给百度积累的大数据助力其了解用户的需求和位置,举公司之力布局AI、强烈的工程师文化、给予工程师优厚待遇和话语权,对于技术大牛有很强的吸引力。

2、阿里:AI只是技术工具的一种

阿里巴巴同样已布局AI很长时间。2015年双11期间,搜索事业部因为采用个性化推荐技术给业务带来显著提升就获得了阿里巴巴最高奖“CEO奖”,2016年规模化上线深度强化学习与自适应在线学习,用户点击率提升10-20%。从这次财报也能看到,AI对于阿里来说,更多是为了实现类似于“提高点击率”这类目的的工具。还有,阿里巴巴在AI技术布局上更重视基础设施建设而不是算法,比如实时计算平台、量子计算、移动操作系统、数据库、机器人等底层技术投资与AI息息相关。

阿里巴巴从来不强调自身在AI技术上的突破,但一直将AI技术应用到商业场景之中。核心业务、阿里云开放生态,AI技术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城市大脑等解决方案,更是在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在不同商业场景中的应用。不强调技术本身 ,却重视技术应用是阿里巴巴的基因,马云曾说,“一场技术革命周期大概都是五十年的,前二十年是技术公司的革命、创新,但是后面的三十年是技术在社会方方面面巨大的应用,谁能够应用好技术、谁能够把技术进行普惠化,我认为这才是未来。”就是说,眼下阿里巴巴更多是在应用存量技术做业务创新。

AI只是阿里商业生态的工具,且只是“新技术”的一部分,不过,布局AI阿里却有独特优势。一个是to B市场,阿里云生态具备大量的客户和场景;二是零售、金融、物流这三个阿里巴巴具备话语权的领域会给AI带来大量应用场景,阿里战略进入大文娱、生活服务等领域也带来不少新场景。

3、腾讯:先有场景再攻底层技术

在AI技术上,腾讯起步晚,但后劲足,野心大。

刘炽平在分析师电话会议上明确,“人工智能具有战略意义,我们会对AI进行持续、长期而有耐心的投资,因为我们坚信这是令人振奋的长远投资,而不是要在短期直接产生收入。另一方面,AI也将在多个方面助力于我们现有的产品、服务与业务发展。”

具体而言,腾讯一方面投资AI底层技术,包括在美国投资超过5家AI技术公司,分别在西雅图和中国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积极参与围棋比赛,研发语音、图像、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底层AI技术,腾讯AI Lab(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已有数十位AI科学家,50余名世界一流AI博士、200多位AI应用工程师,整个公司从事AI的技术人员与百度在同一个数量级,后者最新数据是1300多名 AI+技术人员。另一方面,全面应用AI技术,用于提升用户体验、加强精准定向技术及赋能生态三个方向。效果广告、内容服务(天天快报、QQ音乐等)、金融科技、社交产品(天天P图、微信等)等业务线均已应用AI技术。

腾讯没有像百度那样All In AI,但却跟百度一样重视底层技术投资。跟阿里也很不一样,阿里强调新技术,腾讯只强调AI,相同的是两者都重视业务场景应用。腾讯将AI当成长期投资,不急于求成,原因在于拥有足够大的空间和资源去做长期投入,马化腾在二季度财报发布时明确:“2017年第二季度,我们在多个业务实现强劲的收入增长,让我们能够在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进行创新投资和新技术的投资。”正是因为有游戏等现金牛,腾讯才能稳步前进地进行AI投资,并应用于旗下多个业务线且取得成效。它的优势明显:应用场景、用户基数以及社交连接的生态。

BAT的AI战略布局思路为何不同?

BAT做AI的不同思路,与公司战略和创始人特质有关。

6月,在贵州数博会上,马化腾就曾对马云和马化腾关于AI的言论进行过一次直接点评。对于人工智能这件事情,马云认为数据很重要,是原料,没有数据什么都不行;李彦宏则强调,人工智能数据重要,但改变世界的是算法。对于马云和李彦宏的言论,马化腾说:

“我就大胆点评一下,我相信李彦宏谈的是从 0 到1,需要由创新技术驱动;马云讲的是从 1 到N,这个过程需要持续不断的数据驱动。所以,他们谈的是不同阶段。都对,也都不对,他们谈不到一起,因为这是不懂技术的文科生和太懂技术的理科生的争辩。我想讲另外一个观点:未来互联网发展,更重要的一个要素是场景,或者我们称之为战场,再通俗一点就是市场,我觉得这是最关键的。有了应用场景,有了市场,数据自然会产生,也会驱动技术发展,人才也会随之而来。”

马化腾之前还曾提出过,人工智能的四要素是:人才、算法、数据和应用场景。在BAT三位大佬中,只有马化腾一直在强调应用场景,从掌舵者的言论,可以看到BAT的思维之别:

1、马化腾学计算机出身,因此懂技术,但又不是李彦宏那样的算法大咖,这恰好让其具备了一个卓越的产品经理应该具备的素质:懂技术,又不陷入技术细节——如果一个人能做好顶级工程师,往往不能做好产品经理,张小龙是例外。这让马化腾与李彦宏和马云都不同——李彦宏是太懂技术的理科生,马云是不懂技术的文科生。

BAT大举进军AI:百度All In,阿里已商用,腾讯要收割

在AI布局上,腾讯重视技术但不唯技术至上,场景被放在了技术、算法、数据前面。对于腾讯来说,AI只是锦上添花的工具,没有AI,腾讯也可以很强大。有了AI,短期来会让腾讯更强大,比如提升效果广告收入、提升用户体验等等,长期看有利于腾讯摆脱过度依赖游戏的收入现状——AI与游戏关系最弱,与云计算、移动支付、开放生态业务关系反而更密切。因此AI对于腾讯来说,不论是短期还是长期投值得投入,但不需要像百度那样All In AI。

2、马云英语老师出身,不懂技术,更像是传统意义上的商人(当然与传统商人有极大不同),他更宏观,高瞻远瞩、洞见未来,马化腾说腾讯战略布局只看3年,马云则看30年。因为不懂技术,马云反而可以跳出技术,回归商业和经济本质,技术、资本、公司、人才对于马云来说只是工具。正是因为有王坚、张勇这样的关键人,马云的战略可以得到完美的落地执行。

BAT大举进军AI:百度All In,阿里已商用,腾讯要收割

AI只是阿里NASA计划的一部分,NASA是落地新技术的举措,新技术只是阿里巴巴商业生态的工具,因此看上去阿里不重视AI,很少提AI就可以理解了。这种思路能给阿里带来意外之喜,阿里云就是看上去最不重视技术、最不懂技术的马云做出来的,它就是阿里巴巴通过技术来满足电商场景形成的附属品,现在却成了阿里推动收入增长的核心引擎,占比4.8%,2020年占比有望达到20%。

3、李彦宏是工程师出身,更重视技术,具有理想主义,一直想要通过技术改变世界,百度的新使命“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体现出的还是工程师思维。百度的业务都是技术驱动,百度做AI同样是技术为先,现在百度豪赌AI,要从互联网转公司转型为人工智能公司,AI对于百度来说不可或缺,这跟谷歌很像,后者提出了All In AI的战略,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百度最早、最大力度投资AI,并且一定要强调自己的AI标签了。

BAT大举进军AI:百度All In,阿里已商用,腾讯要收割

我们还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AI这件事情上腾讯再一次扮演起“收割者”的角色。在百度已投入三四年、阿里已投入两三年之后才,后知后觉的腾讯才低调入局,但却通过挖人等方式在AI技术算法上补齐短板,同时基于自己的独特场景进行落地应用。

对于AI技术布局较晚,腾讯有自知之明,但也有应对之道。今年 4 月,马化腾就曾表示:“其实李彦宏是人工智能走得更前了,对腾讯来说,我们还是落后不少,只是去年刚开始成立的部门。当然在我们所有BG内部结合它的业务形态都有在落地,像我们微信里面,超过上百亿条消息,包括我们图片、特别是做社交网络,里面有人脸数据图片绝对是天文数字,每天高达上十亿张有人脸照片。”场景是腾讯做AI的杀手锏。

BAT在人工智能上布局的思路有所不同,但大家已在互相借鉴学习。百度过去最重视技术但现在也在重视场景,招募陆奇加入就是希望找到类似于马化腾这样的懂技术也懂产品的人;阿里过去只重视商业场景现在开始储备新技术,2017年阿里巴巴启动NASA计划,为未来二十年储备技术就表明阿里巴巴正在改变思路,效仿百度等公司储备新技术,新技术在阿里巴巴丰富的商业场景也必有用处;腾讯最后一个加入到AI大军,同时重视技术和场景应用,跟百度一样建立实验室做底层技术,跟阿里一样大力推进云计算业务和加强AI场景应用,充分借鉴再结合自身业务特性,腾讯做AI具备后发优势。

总的来说,BAT悉数入局AI且大力投资,将会让中国乃至世界的人工智能大战升级。AI领域的人才、数据、算法、场景、生态、创投大战将会更加激烈,AI技术在巨头大战下也会更快速普及,也将让互联网价值得到进一步释放,这对行业来说是好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