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别让机器人激化中国就业矛盾

针对传统工业企业、产能过剩企业等受机器人(300024)代替人工和行业系统性风险增大的领域,应当预先建立起企业用工和裁员监测体系,再就业培训体系,以及失业保障体系等。

别让机器人激化中国就业矛盾

近年来,在政府一系列保增长,促就业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就业状况总体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就业环境不断完善。数据显示,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口连续4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左右;超30个大城市失业率基本维持在5%上下。2017年以来,就业形式整体平稳,截至目前城镇新增就业量比2016年同期增加16万人。

虽然当前就业形式平稳,但新技术、产业结构升级、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等因素正在强烈冲击就业结构平衡。以自我学习为优势的人工智能让机器人变得越来越聪明,机器人已经能够取代大部分人工工作。当前,人们对自动化的关注多集中在工厂机器和自动驾驶汽车如何从根本上抢走我们“饭碗”的劳动力大军,削减数以百万计的工作岗位上。

我国南方地区,部分企业为了缓解“用工荒”压力,大量采用机器替代人工。虽然当前我国就业形式总体平稳,但机器替代人工,产业升级等因素正在激化就业结构性矛盾,这种风险累积不断加大。

首先淘汰落后产能正在让很多行业失去就业稳定性,就业风险因此加大。从不同行业用工情况看,受预期不确定、淘汰落后产能、机器换人等因素影响,诸如煤炭、钢铁、电子设备制造、纺织服饰、零售、餐饮住宿等行业的用工需求正在萎缩,并且这种趋势正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行业中出现。资料表明,由于工业投资的持续低迷,显示工业经济趋于萎缩,吸纳就业能力已明显不足。此外工业企业采用机器替代人工,机器人使用量年均增长超过30%。

其次,虽然服务业在用工方面呈现出巨大需求,但是当前与互联网相关的新兴服务业和新业态的用工需求开始出现回落。这些新兴行业和新业态在经历了“井喷式”发展后开始进行平稳期,特别是电子商务、快递业、共享经济等领域从“跑马圈地”转向规范、调整和优化阶段,其增加就业的动力逐步趋缓。同时这些行业也面临机器人“抢饭碗”的冲击。近日有媒体报道,日本已经开始用机器人取代白领,还出现了能帮助人们叠衣服和整理家务的机器人。随着这类家用型机器人的普及,可以大量吸纳就业的服务领域的稳定性将岌岌可危。

第三,作为国民性支柱产业的房地产,虽然去年下半年有所回暖,但吸纳就业并未达到预期。数据显示,2016年第四季度,部分城市房地产用工需求同比下降近10%。随着2017年房地产市场调控加码,房地产业吸纳新增就业量将进一步萎缩。

最后,受国企改革持续深化,去产能等因素影响,大型国有企业,钢铁、水泥等行业吸纳就业人数不断下降,其中部分产能过剩企业陷入转型困难当中。在部分资源型城市和产业结构单一的地区,由于就业渠道狭窄,转移就业的难度更大。另外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部分中小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利润下降,人工成本上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吸纳新增就业的能力。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原有劳动密集型产业将被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所替代,而且国内人力资源成本普遍提高也促使一些工厂外迁,这些因素直接对就业结构的稳定性形成威胁。就业市场面对新的威胁和挑战,如何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经济增长和就业结构稳定的良性互动呢?

笔者以为,在当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阶段,有关部门,应当尽快规划和制定知识经济发展框架,引导社会向智慧型经济体迈进。同时,鼓励和培育创新性社会理念,引导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技术、产品、服务、业态、商业模式等领域突破创新,在用工方式上,鼓励企业通过“零工、临时工”等新的用工方式实现用工需求,促进灵活就业。

针对传统工业企业、产能过剩企业等受机器人代替人工和行业系统性风险增大的领域,应当预先建立起企业用工和裁员监测体系,再就业培训体系,以及失业保障体系等。提前做好对困难地区、失业率高,可能出现下岗潮的行业的追踪,提早制定相应措施并储备必要资金,实现就业结构调整的平稳过渡。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