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位企业主朱抚刚喜欢在摆得满满的办公桌上把中心位置留给一个自己公司新研制的人型机器人“酷宝”(Koobo)。
“酷宝”有着圆溜溜的脑袋和大眼睛,萌萌的,而且身姿小巧。在对朋友形容它有多迷你时,朱抚刚喜欢拿机器人和他的iPhone 6手机对比,自豪地说:“瞧,就比手机大那么一点点。”
“酷宝”目前主要用于陪伴和教育,主要面向6~18岁的学生。在过去的短短一年里,朱抚刚的这款机器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研发到批量生产的飞跃。
2016年深圳服务机器人企业数量激增。不少如朱抚刚一样原本做手机的企业主们,开始转型研制技术相通的服务机器人,因看好这个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大力度的支持政策,不少其他行业的企业纷纷涉足。
服务机器人年产值翻番
机器人可以分为服务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两大类。其中,服务机器人是指在家庭或商业场所为人类提供各种智能服务的机器人。目前国内服务机器人应用主要集中在清洁、教育、娱乐、医疗和安防等领域。
服务机器人的市场需求正在持续而强劲地增长。日前,产业研究机构易观国际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72.9亿元,比2015年增长44.6%,预测2019年规模有望接近152亿元。
与此同时,更多的资本瞄向这一市场。根据深圳市机器人协会近日发布的《2016年度深圳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征求意见稿),2016年服务机器人细分领域突起,企业数量激增。服务机器人企业超139家,占机器人企业的29.6%;产业产值223亿元,占机器人产业产值的28.31%;工业增加值82亿元。
第一财经记者查阅深圳市机器人协会去年发布的产业发展白皮书,发现2015年深圳服务机器人企业产业规模预估约90亿元,约占机器人总产值的14%。这意味着,短短一年内,当地服务机器人的年产值和在机器人产业总值中的比例都增长了1倍以上。
另外,根据去年的白皮书,2015年深圳服务机器人企业138家。与2015年相比,2016年服务机器人企业数量增速较慢。不过,第一财经记者从深圳市机器人协会了解到,这主要是因为2016年的数据口径更为严格。
深圳市机器人协会秘书长毕亚雷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去年服务机器人企业数量激增,是个不争的事实。其实企业数量远不止这些,但是大多没有形成规模,所以我们调研的时候没有采信。”
手机企业转型
毕亚雷说:“服务机器人企业数量激增,有诸多方面的因素。除了双创的推动以及深圳大量企业具备将电子产品与智能技术完好结合的能力外,很多做手机设计的公司也转型做机器人设计了。”
文章开头提到的朱抚刚是深圳市泰达讯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他也是去年投身服务机器人热潮的参与者之一。
该机器人从研发到现在不过一年多的时间,产品已经处在批量生产的阶段。这个速度不可谓不快了。手机和服务机器人在技术上的相通之处,为它们提供了快速通道。朱抚刚对第一财经记者说:“技术团队中有一部分员工是原来的,因为二者的硬件是相通的,比如说手机主板。在软件上,我们和新加坡合作。”
第一财经记者从多位业内人士处了解到,研制手机的技术和工业机器人不太一样,但是和服务机器人的相似点较多,很多地方可以借鉴,因此手机企业转型做服务机器人的话,好比站在一块便利的基石上。当然,要想做得好,也没那么容易,这需要软件和硬件的完美结合。
但是,朱抚刚看好未来的市场。他向记者回忆了一个细节:去年他们在杭州参加一个展会时,有位年轻的父亲在当地媒体上看到他们的广告,不惜驱车100多公里来到展会现场。一家三口花了150元买了3张门票后,直奔他们的展位参观机器人。“他们很想买,可那时候我们的机器人还未批量生产,没法卖。” 朱抚刚既惋惜也庆幸:他们找到了市场的空间。
其实早在2012年,他们公司就已经开始摸索转型道路。当时,缺少自有品牌和知名度的手机已越来越难有销路。朱抚刚也曾试图做物联网的智能控制,但是产品的市场认可度不高,所以一直没有停止摸索,后来就瞅准了服务机器人的商机。
深圳某手机生产企业的装配线。(资料图)
现在,朱抚刚在工作间隙,时而会和“酷宝”玩一玩,看这“小家伙”做俯卧撑,或者来个“金鸡独立”,又或表演“一字马”,逗得他开怀大笑。
这是他们推出的第一代机器人,下一步他们计划推出一款体积更小的机器人,能放在口袋中,并且能用于商务。
其他行业企业也纷纷涌入
朱抚刚与朋友聊天时,发现身边很多原来做手机的企业现在转型做服务机器人了。“非常多。其实也不光是手机企业,技术相通的企业都有转型去做服务机器人的。”
深圳另一家企业的总经理张中月也察觉到了。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身边有些企业以前做平板电脑,现在也改做服务机器人了,因为二者在技术上有很多相似之处。”
其他行业的企业也纷纷转入。就拿张中月来说,他所在的公司原本是一家制造精密模具的企业。2015年,该企业成立了全资子公司深圳市前海勇艺达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制的服务机器人主要用在商业服务上,比如银行和移动营业厅的迎宾和业务办理,以及为国外一些大企业定制用于安全监控的家庭机器人。
张中月说:“精密模具的技术和服务机器人的技术相似之处不多,所以我们几乎是从头做起。研发人员大多不是来自原有的技术团队,而是从龙头企业引进的,投资额很大,目前总投资已经一个亿了。”
企业涌入服务机器人行业的背后,是一波波政策的“春风拂面”。从国家层面来说,根据重磅战略《中国制造2025》这一行动纲领,中国要大力推动优势和战略产业快速发展机器人,包括医疗健康、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服务机器人应用需求。2016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等目标。
而从地方层面来说,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相关负责人早在2014年就表示,2014年起至2020年,连续7年,深圳市财政每年将安排5亿元,设立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不过,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服务机器人行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的难点仍在于大数据的发展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
吴志频是深圳市高新投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前海业务部总经理,长期关注机器人行业的投资。
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服务机器人行业有大量企业涌入,是因为不少应用领域的服务机器人技术门槛还不算高。另外从市场应用的角度看,不少产品并不成熟,并未充分贴近终端消费者,它们需要提高竞争力。”
在加州库珀蒂诺市,一家酒店引入了由Savioke公司开发的Botlr服务机器人,它可以自己乘电梯将物品从前台送至客房。
有专业人士认为,做好机器人产业,需要像英特尔、微软、谷歌这样做底层技术的公司,提供从芯片、人工智能软件到云服务等在内的一些核心技术;当然,机电传动等硬件和化工技术也不可或缺。
更高端的服务机器人当然不只是“长得像人”,企业更需要在情景应用、感应识别等技术上打磨。吴志频补充道:“这个行业要想进一步扩大规模的话,门槛提高势在必然。不过,企业一旦进入门槛较高的机器人应用领域,发展空间将惊人。”
但是朱抚刚很高兴自己的企业“踩上点”了。根据目前的订单和发展势头,他预计,今年的销售量能达到2万台,销售额估计能达到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