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点燃消费 2017年12大布局风口渐显
今年以来,放眼海内外,智能家电、无人机、VR/AR、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得以长足发展和广泛应用,各项新成果、新发布接踵而至,夺人眼球。
机器人早已走出实验室,甚至开始扮演家庭成员的角色,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的前沿技术脑机接口也在推动康复产业发展方面展现巨大潜力;家电智能化升级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新技术的应用将对家电消费市场带来深远影响;各种用途、各种类型的消费级无人机“飞入”百姓人家,为人们的消费生活涂上科幻色彩;2016年更被称为虚拟现实元年,VR/AR技术热得烫手,其带来的新奇体验与产业结合的前景引人遐想……
科学技术创新带来的便利与新奇,已成为刺激消费的新热点,未来将形成完整的商业环境。随着智慧时代揭开神秘面纱,新的消费领域将应运而生,新的消费价值正逐步体现。
智能家电成行业升级突破口
中国家电业正在进入“新常态”。来自国家统计局和工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前十个月,家电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1809.5亿元,累计同比增长2.5%;利润总额844.2亿元,累计同比增长13.8%。与此同时,家电业产销率94.9%,较2015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
在经历了行业整体的高速增长后,中国家电业近几年进入了相对平稳的增长期,去库存压力仍在,整个行业正在向智能化方向升级。业界认为,目前行业低速平稳增长的局面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智能家电将成为家电业快速发展的新机遇。
高速增长难以再现
根据中国家电协会的统计数据,“十二五”期间我国家电工业年均增长率为9.6%,“十一五”期间的增长率更达18.9%。业界普遍认为,“十三五”期间这种数字的增长速度将不会再出现。
奥维云网助理总裁兼空调产业研究院院长张彦斌表示,目前中国家电业已度过了高速增长期,平稳发展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基本特征。家电产业的推动力已经从普及需求转变为更新需求,在此背景下,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将会被逐步淘汰,高品质的智能化产品将成为发展的主流。
帕勒咨询董事罗清启认为,低速增长的状态实际是未来十年家电产业的全球特征。“2008年后的金融危机引起了全球经济的衰退至今没有复苏迹象,供应与需求的尖锐矛盾导致区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种局面加速了需求的下跌。”罗清启说,“工业结构的4.0化至少需要十年时间,这将给家电产业带来不小的扰动。”
智能升级尚需时日
而来自京东平台的数字显示,智能家电的销售额正逐年攀升。2016年“双十一”京东智能家电销售额增长了3.4倍,销售额增速达到销售量增速的4倍,产品平均售价也大幅上升,体现了智能产品正成为消费者青睐的对象。
智能升级将成为未来中国家电市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张彦斌认为,目前智能家电的发展还需市场培育,家电企业和消费者都需进一步认识智能家电。“智能产品要有好的使用体验,企业要以用户的需求驱动产品研发,消费者也要经历从认知到喜爱的市场培育,全行业统一智能平台和标准,形成整体智能家电的概念。” 张彦斌说。
京东商城家电事业部战略拓展部总经理张焱表示,智能产品的销售规模逐渐提升,反映了消费者在传统家电和智能家电中选择方面的偏重不断发生变化。未来的智能家电,硬件加服务的结合才是消费者真正的需求所在,智能家电的发展,必须以大数据为依据,通过用户画像的分析,获取功能方面的依赖程度。同时,随着VR技术的发展及人工智能的推进,智能家电的发展将会引进更为先进的技术。
资深产业观察家梁振鹏表示,目前家电产品的智能升级还处于初级阶段,除了智能电视被消费者认为智能程度较高外,其他的产品还不尽如人意。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产品的智能化还处在摸索时期,这也是市场发展的关键期。家电智能升级的关键在于,企业推出的产品是否能抓住消费者的痛点,能不能让生活更加便利,家电产品让生活进入懒人模式才是真正的实现了智能化。
虽然我国家电产业的智能升级目前还处在探索和启蒙阶段,但智能升级的趋势已非常明显,智能技术的应用将对整个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智能家电一定会迎来爆发期,因为未来只存在一种家电,也就是智能家电。”罗清启说。
无人机“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几年,智能产品中的新锐——无人机在各行各业迅猛应用,除军工农等工业级领域,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如今也被点燃,各种用途、各种类型的消费级无人机在大众视野崭露头角。
网购已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无人机正颠覆包裹的投递方式。“一队无人机自动起飞,各自到达客户位置,自动悬停一米高度,将货物交给偏远地区的消费者后迅速飞回集装箱等待下次指令……”在京东副总裁、京东X事业部总裁肖军的设想中,未来京东物流的送货场景将是这样一幅充满科幻色彩的画面。而实际上,这个时代已向我们走来,京东、亚马逊、阿里等大电商平台都在试水“无人机送货”。
航拍,在许多人脑海中,堪称无人机最广泛的用途。但随着技术和产品日趋成熟,无人机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并逐渐成为体验科技新生活的智能硬件。
“无人机不再是仅为‘航拍’服务的产品,转而全面进入大众消费领域。”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的王孟秋博士开发了一款为大众消费者设计的、便携智能跟拍无人机——Hover Camera Passport(小黑侠)。这款可以折叠起来放进旅行箱的航拍无人机产品,让消费者以全新的视角去拍摄旅游、家庭聚会精彩瞬间。王孟秋自信地说,“小黑侠可能是继手机、相机之外,你的下一款必备智能硬件产品。”
无人机平民化、智能化趋势正加速到来。借助于芯片平台技术的进步,无人机的重量迅速下降,价格也下探至两三千元。专家称,未来三五年内,消费无人机将会变成一个千亿级市场,逐步呈现业界所谓的红海态势。
虚拟现实:新奇体验刺激消费
2016年VR/AR技术热得烫手,PokemonGo风靡全球、Facebook组建VR社交团队、发改委提出将建VR/AR国家工程实验室、两会报道各大媒体使用VR设备、京东VR/AR战略加紧布局、阿里发布Buy+计划……
人工智能:机器人将进入每个家庭
AlphaGo击败李世石,IBM、微软、Facebook推出人工智能平台,谷歌机器学习大规模应用于医药研发,阿里巴巴研发阿里云人工智能小AI,百度推出无人驾驶汽车……未来人类能否依靠机器人来照顾宝宝?我们会否将人类的大脑上传到云端?如何真正实现心电感应、意念控制?
2016年,人工智能已步入技术加速期。未来,随着人工智能不可阻挡地走向主流,智慧时代将揭开神秘面纱,人工智能技术的价值将在消费市场结出硕果。
IDEALENS联席CEO刘天成认为,VR/AR目前还处于类似手机行业早期的大哥大阶段,硬件技术要不断更新,内容需要爆款引领消费。短期看,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系统平台和交互标准的不统一,谷歌、微软、Oculus、HTC有各自的系统平台、交互标准。刘天成说:“如果未来各家硬件设备能统一采用谷歌的Daydream系统平台,对于开发者而言,在统一的平台下开发内容,成本、风险都会降到最低,商业变现手段也会增多,不再需要冒风险绑定某一家硬件单独适配、开发。”
人工智能正迈向主流
百度总裁张亚勤认为,“过去这一年最大的进展,就是整个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无论是从数据、算法还是计算能力,特别是公众开始意识到人工智能的时代确实是要到来了。”
互联网研究机构艾瑞咨询预计,2016年,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支撑人工智能产业爆发,人工智能将成为下一轮技术变革的核心。全球已有数千亿美金投入人工智能相关的研究,未来撬动的市场空间巨大。人工智能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1190亿元人民币,中国这一市场的规模约为91亿元人民币。
服务机器人处于成长期
人工智能已走进人们的生活,甚至可以提供“保姆式”服务。智能玩具、智能机器人的整合发行商洋娃娃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晓称,“我们坚信,未来机器人会进入每个家庭。”在家庭这个终端消费领域,机器人能发挥诸多作用。比如,智能管家机器人可以控制智能家居和智能电器,执行家庭监控与警报等安保任务,检测室内空气质量并进行空气净化和煤气报警等;家人还能通过它们的投影功能来看电影、玩游戏等;它们还能通过家人的语音指令,来唱歌、跳舞、讲故事和讲相声;同时,还可以查询生活信息,预订飞机和火车票等。
“机器人未来真正进入家庭消费市场,应该是人工智能与家电整合而产生的一种智能终端,是连接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载体,能融入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家庭用户提供各方面的功能服务,从而提升我们的家居质量,甚至成为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位成员。”刘晓称。
他举例称,被称为“未来家庭新成员”的花生宝机器人,是一款半人形轮式机器人,拥有成人半大身高,在家里移动自如,能聊天、玩体感游戏,并完成各种辅助任务甚至安防工作。现阶段,花生宝机器人具有三大功能消费价值。首先,处于同类产品中等水平的语音交互及指令服务能力,其次是由摄像、红外、触控和投影等功能配件支撑的体感游戏,此外,还具有监控与报警等家庭安保能力。
据刘晓介绍,服务机器人体现了人工智能最新技术的应用,包括机器视觉、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掌纹识别、专家系统、自动规划、智能搜索、定理证明、博弈、自动程序设计、智能控制、机器人学、语言和图像理解、遗传编程等。
刘晓认为,目前服务机器人仍处于成长阶段,至少还需三五年的发展期。未来,服务机器人不仅需要消费电子及家电领域的更多成熟企业、甚至行业龙头的介入,用其标准生产流程和工艺管控能力来提升机器人的产品质量;还需要更多电商巨头、成熟的IT与互联网公司加入,用其运营理念和市场渠道等来助力服务机器人的推广销售。
“服务机器人要真正成为一个行业,全面进入家庭、商业和特殊应用环境,就必须让消费者享受到科技革命给自己带来的巨变,这样才能形成长期稳定的消费价值。”刘晓称。
脑机交互推动人机共融
在人工智能研究的国际前沿领域,脑机接口技术同样具有助力产业发展,实现人机交互,激发新消费的巨大潜力。
脑机接口,是在人脑与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间建立的直接的交流和控制通道,脑机接口并不依赖于常规的脊髓、周边神经和肌肉组织,为残障人士重建运动功能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是当前国际科学前沿。
脊髓损伤的康复是医学临床的一大难题,脑机接口技术为解决严重瘫痪的病人恢复移动能力提供了新的辅助策略。
2016年10月27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有利于引导激发新消费、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意见》特别指出,推动康复辅助器具产品创新和配置服务深度融合,支持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新技术在康复辅助器具产品中的集成应用。
与此同时,脑机接口技术的研究对理解大脑认知过程、智能信息处理有重要价值。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飞船两名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其中一项实验颇具科幻色彩——“脑机交互技术在轨适用性验证实验”。实验通过安装在头皮上的物理检测装置,检测到人类神经元活动,对所获信号进行解码,解读出人体运动意图信息。随后将信息再编码,控制相应的设备或人类肢体。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春慧介绍,“未来,也许不再需要人去操作键盘,而是通过脑控等技术,人类将与机器人协同探索外太空。”
虚拟现实面临困难
很多VR创业公司认为,VR现处在初创期,距离走进普通消费者,依旧天高路远。
IDEALENS联席CEO刘天成认为,VR/AR目前还处于类似手机行业早期的大哥大阶段,硬件技术要不断更新,内容需要爆款引领消费。短期看,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系统平台和交互标准的不统一,谷歌、微软、Oculus、HTC有各自的系统平台、交互标准。刘天成说:“如果未来各家硬件设备能统一采用谷歌的Daydream系统平台,对于开发者而言,在统一的平台下开发内容,成本、风险都会降到最低,商业变现手段也会增多,不再需要冒风险绑定某一家硬件单独适配、开发。”
刘天成认为,交互手段标准也是如此。中国VR/AR企业在制订行业标准方面缺乏话语权,即便是有足够好的技术、平台和系统,但没有如谷歌、微软、苹果等巨头科技企业拥有的全球开发者生态资源,也难以成为引领全球的行业标准,只能期待巨头科技企业来规范平台及交互手段的标准。
北京焰火工坊科技有限公司CEO娄池认为,目前最大的困难还是用户数量少,很难形成完整的商业模式,同时很多设备的价格也导致用户门槛高。
乐视虚拟现实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岱认为,当前人们对VR/AR行业有不切实际的预期,导致行业发展被虚高的预期揠苗助长,使很多本应静下心来细细打磨产品的团队被资本赶着跑。
寻找VR+传统行业结合点
刘天成称,“VR本身还行不成一个产业,更像是一种新的体验,因此我更推崇+VR的概念。”让消费者、受众通过VR手段去获得更加真实的体验,通过新奇的体验刺激消费者,进而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和传播价值,这才是目前阶段+VR应拥有的属性和价值。
李岱认为,VR与传统行业的结合有两种:一是行业+VR,就是基于某个环节,VR作为全新工具加入,提高该环节的效率,实现工具优化的效果。例如在一些培训中,通过VR实现学员不必亲自前往就可以身临其境的操作,实现学员学习周期大幅较少、消减成本。他介绍,目前乐视VR就可以通过VR的重建、实拍方式实现用户在虚拟环境里面模拟真实的操作,达到学习目的。
另一个是VR+行业,即VR可以在某些行业满足新需求、创造新需求。比如乐视VR制作的清明上河图VR版,让用户能够亲身感受到当时都城汴京的风貌。
市场有望进入稳定增长期
展望2017年,李岱认为,市场会淘汰一批徒有其表、打VR概念牌的公司,而那些真正沉下心来做产品、技术的公司会留存下来。2017年VR行业会形成一个小而精、茁壮成长的细分市场,VR未来大有可为。
“2017年在C端依旧不会有大规模的爆发,游戏、视频的体验场景还不足以成为引爆C端的刚性需求,能引爆消费领域的场景是VR社交,VR社交还需要多方面的沉淀与发展,可能需要3-5年才能成形。”刘天成称。
刘天成预计,明年VR在B端行业可能会迎来爆发,毕竟B端大多是定制化生产开发,无需满足大多数消费端的各类苛刻要求。此外经历一年多的推广和宣传,行业对于VR的认可程度较高,都希望借助+VR手段带动传统行业的体验升级、消费升级。
结语
更聪明的机器人、更精准的人机互动、更便利的智能家居、更灵活迅速的无人机交通、更新奇的VR/AR体验,必将催化全新的消费市场,随之引发更激烈的行业竞争……
科学技术的发展,将孕育新一轮的商业模式创新。从互联网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再到智能硬件时代,科技的发展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一直处于相辅相成的状态中。科技创新的爆发,也将引领人们进入智慧时代的消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