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税前,构建数字化交易渠道。数字化时代,纳税人经营方式更加复杂多样,管理手段电子化、专业化已是大势所趋,核算方式将由会计信息化向电子云平台发展,财务涉税数据的存放逐渐向云端转移。在新型经营模式下,构建电子端交易渠道尤为重要。税务部门应联合其他部门利用信息技术大容量的特性,推行电子合同强制化、电子发票普遍化、电子转账规范化,实现企业采购、交易、开票环节的流程数字化。
在企业交易合同通过互联网平台网签的前提下,交易过程往来款产生的银行流水将自动关联相应电子合同。企业可根据需求选取具体业务开具不同类型电子发票,相关信息将自动生成财会数据导入税务系统,充分节省时间、硬件、人员成本,安全快捷实现发票申领开具,全流程系统自动化取数。税务系统将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财务信息,判断企业的经营范畴及所适用优惠政策,通过电子税务端或人工智能语音电话等方式主动推送政策,辅导企业用足用透优惠政策。
在税中,推广“非接触式”办税模式。纳税人的办税习惯受网上办税的便捷性影响,在《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提出的“2022年建成全国统一规范的电子税务局,不断拓展‘非接触式’‘不见面’办税缴费服务”的新时代办税趋势下,税务部门应不断优化网上办税体验感,推广“非接触式”办税服务,推动实体办税服务厅向网上办税服务厅转型。
可进一步增加自助办税服务厅分布,实现大部分涉税事项的自助办理,配备智能机器人现场引导答疑,提供24小时办税服务。纳税人只需刷脸验证身份,在菜单上选择办理事项,就能根据引导完成整套涉税业务。纳税人还可以直接在手机端或者客户端登录网上办税服务厅,通过视频模式办理必须“面对面”受理的涉税业务。登录网上办税服务厅后,智能系统将根据业务类型自动判别是否人工办理,主动匹配熟悉该项业务的办税人员。连通办税视频后,系统能自动识别人脸数据,实时存储办税语音画像到大数据云平台,确保涉税申请有据可查。
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意见》提出“2025年建成税务部门与相关部门常态化、制度化数据共享协调机制”,依托大数据云平台,实现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交换。当前推出的“无纸化”系统多数是由纳税人提交申请、税务机关后台审核。跨部门数据共享后,若涉税申请需提交其他部门的证明材料,数据云平台能自动从外部门信息系统取数,实现证明资料数字化传输,避免办税人员多部门跑。同时可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智能审核程序,通过跨部门取数稽核比对信息,结合刷脸身份验证、纳税信用和风险评价等基础信息分析数据,跳过人工环节,智能实现“0秒”审核,真正做到“即时”办结。
在电子发票普及化、电子转账规范化的前提下,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人工智能申报缴税方式。人工智能系统能直接从银行端、发票端取数,智能读取开票数额与未开票收入,转换生成财务报表数据,计算本月应申报税额自动预填入申报系统。每月征期前,智能手机将自动弹出申报提示,纳税人只需作出“我要申报”的指令,即可进入系统申报缴税。若对预填数额存在疑虑,可点击“明细查看”查询电子发票账单和银行相应转账单,核实无误再确定申报。对于因政策变更等原因造成的多缴税款,人工智能系统能批量分析计算应退税额,直接退回付款方,减少不必要的退税申请环节。通过研发智能申报缴税系统,能进一步压缩办税时长。
在税后,完善个性化数据分析。纳税人需求是纳税服务的直接动力,应确切了解纳税人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纳税服务。税务部门可依托数据模型,收集纳税人的办税习惯、办税渠道,通过大数据分析将不同特征纳税人数据化、个性化,形成“纳税人画像”。通过智能系统分析影响纳税人满意度原因,查摆办税痛点难点,提高纳税人满意度。“纳税人画像”还能帮助税务机关剖析纳税人活动规律,了解实际诉求,有针对性开展个性化辅导或由纳税人提出“私人定制”需求,分级分类推行精准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