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癌症最好的办法就是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但当前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据悉,目前我国有350万注册医生,与肿瘤相关的有30万,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城市。一些内陆城市,尤其是肿瘤高发的农村,医疗资源匮乏,医疗水平明显不足。
“人工智能肿瘤专家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刘爱国教授介绍,人工智能系统有庞大的计算能力,可掌握最前沿的国际相关文献并转化为治疗方案,“机器人能看病理报告,能读片,医生输入患者的家族史、生活习惯,系统就能给出治疗方案,包括用药,何时适合放疗,何时适合化疗,并能给出原因,医护人员的劳动减轻了,还能从中学习到知识。”据介绍,目前我省引进的首套人工智能系统,一年可阅读文献4.4万篇,如果是医生来学习,即使全年不眠不休,那也要把每天的时长延至29个小时才能读完。到今年年底,该系统能提供的治疗方案将能覆盖肺癌、乳腺癌、胃癌、前列腺癌等共12种恶性肿瘤。
过度医疗一直备受诟病,“机器人在会诊中,将作为第三方参与,不仅提供治疗方案,还能监督是否过度医疗。”据介绍,治疗方案中,机器人指导用药时只指向化学成分,不指定品牌,利于医生在医保目录中选择药品。
机器人医生的本领
通过庞大的计算能力,掌握最前沿的国际相关文献,并根据患者情况将知识储备转化为治疗方案。
在会诊中,将作为第三方参与,能监督是否过度医疗。
有利于分级诊疗,基层引入后如同聘请一个专家,大幅度提高医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