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需求持续增大
我国工业机器人今年1~7月产量为7万多台,同比增长50%多。业内预测,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将达到11万台,到2020年将超20万台,比2015年增长近2倍。到2020年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将达到100万台。
李毅中表示,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含量逐步提高。制造企业已经基本掌握了工业机器人的本体设计制造技术、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技术、运动学和轨道规划等技术,特别是在微控制和微处理器方面处于领先水平。
工业机器人产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在工业和制造业中广泛集成应用显著提高了工业和制造业的质量,节省了人工,降低了成本,实现了精准制造。
经济效益总体向好。工业机器人产业还处于成长期,但已经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销售利润率大多数在15%左右,远高于制造业6%的平均水平。
核心竞争力不强
李毅中指出,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快,但始终存在着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首先是技术水平不高,自主品牌率低。目前国产工业机器人大多数是三轴到五轴机器人,六轴以上的高端机器人,85%为国外品牌,智能应用才刚刚起步。其次是机器人使用密度低。目前我国制造业万名工人拥有的工业机器人只有40台,不及发达国家的15%,而且目前精度、寿命、可靠性等方面与国外机器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最后是低水平重复建设普遍。国内不少机器人企业不够重视技术研发,关键零部件、元器件缺失。据统计,我国机器人生产企业近千家,其中大部分是以组装和代加工为主,出现了一哄而上的现象。
谈及发展工业机器人的一些做法和经验,李毅中举例说,广东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1/4,已初步形成了研发、制造、服务、使用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总的来看有四方面的实践经验值得分享。包括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引导作用,提供政策支持;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推动行业做大做强;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综合技术和人才培训服务;加大资金等政策支持,扶持产业发展。
多方合力破瓶颈
对加快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李毅中提出了四点建议。
一是加强政府引导推动,做好布局规划。我国应该制定更为详细的工业机器人发展线路图和时间表。从空间布局来看,要避免一哄而上。
此外,应进一步把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细化为专业规划,既要加快发展,又要防止低水平重复。
二是整合研发研制力量,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短板。要组建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力争在短时间内突破一些共性技术,积极开展如新型感知、智能控制、人机协作等前沿技术和关键技术攻关,抢占产业制高点。
三是以集成应用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带动产业发展。要抓好一批效果突出、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典型示范,比如在机械、仿真、化工、制药、危险品、物流、仓储以及在消防事故、抢险等特殊作业中都可广泛使用的成果。
四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鼓励国际并购,扩大自主品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