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正处于春节促销期间,分拣的压力特别大,人手短缺。”
刘凤霞来自河南周口,80后,是京东华南第二物流园的一名分拣条线的组长,手下有8个兵,她的小组虽然以女员工居多,但是并不妨碍她们成为华南分拣体系的“劳模”,这里的货物是按区分拣的,刘凤霞的小组负责东莞线所属的27个站点。
机器人来了以后,我们成了搭档
刘凤霞对于“新兵”的加入特别兴奋,甚至还准备了家乡特产,可是第二天的情景刘凤霞至今难忘,“并不是什么新员工,而是一排黄色的分拣机器人。”
这正是日后屡屡见诸媒体的“麻涌机器人分拣中心”的由来,今年618期间,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和《人民日报》都进行了详细报道,麻涌从京东物流进行智能分拣建设的标杆成为了国内智慧物流领域的网红。
刘凤霞她们管这种分拣机器人叫做“小黄人”。如今,在这个1200平方米的平台上,300个“小黄人”井然有序地取货、扫码、运输、投货,忙而不乱,机器人靠二维码和惯性导航,能自动识别快递面单信息,自动完成包裹的扫码和称重,以最优线路1秒钟即可完成投递,还能自动排队、充电,即使出现故障,维修时间也仅仅只需要20秒左右就能修复。
▲ 传统分拣流程
▲ 自动化分拣流程
刘凤霞是这个网红分拣中心最好的见证人,三年前刚刚入职时,这里才刚刚开始建设,经历了自动化设备从无到有的过程。
“以前的确是非常辛苦的,我们分为白班和夜班两班倒,尽管人手也在不断增加,可是货量却增长的更快,现在的订单量是三年前的15倍。”刘凤霞对此记忆犹新。
“有了这些‘小黄人’以后,我们的分拣效率大大提升,而且出错率也明显降低了。”投用‘小黄人’以后,这里的分拣环节从6个减少到3个,单小时处理能力能够达到12000件,分拣员工从300多个人减少到40多个人,减少了86%的人222工,货物分拣更及时、准确,分拣环节的减少让货物搬运次数相应减少,货物更有安全保障。
▲ “小黄人”有序分拣
京东麻涌机器人分拣中心场地负责人蔡华赓也表示,分拣中心今年3月对分拣机器人进行改造升级,是京东物流目前使用的第一批分拣机器人,也是京东智能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放人,因为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分拣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工作,尤其是扫码和从主滑道分流到细滑道的过程中,人工扫码需要靠眼睛识别订单上的小字,读出地址信息,然后在分到各个滑道,这要求分拣员工头脑特别清晰的对号入座,可是人的精力毕竟有限,连续长时间工作难免出错,出错就意味着配送过程中需要承受用户退换货和投诉的压力,这对于把用户体验放在第一位的京东来说,是不能容忍的。于是,分拣机器人的引入便成为一种必然的需求了。
今年年初,在京东的开年大会上,刘强东提到京东的一线员工在雾霾天送货、无论是雨雪天气还是沙漠丘陵,京东员工都坚持使命必达。这让他非常感动,同时,他也在进一步思考如何将人从这种繁重、重复且机械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麻涌机器人分拣中心就是一个缩影。让机器人帮助人承担最辛苦的那部分工作,让人管理机器人并承担机器人不擅长的工作,这是一种共生和互生的和谐关系。
▲ 刘凤霞与“小黄人”搭配工作
刘凤霞提到一个细节,“‘小黄人’是非常能干的,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能够很好的完成各自的任务,按照既定的轨道来回穿梭。但由于京东的商品品类繁多,体积大小也不规则,‘小黄人’运输过程中,商品有时会从托盘滑落,这个时候‘小黄人’能够自动感应并停止前进,我们就会把商品捡起来并放回托盘。”
‘小黄人’的引入也让刘凤霞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团队的管理。她的团队年龄均在22到28岁之间,非常年轻,思维灵活,她需要经常关注大家的工作状态和分工上的变化,并找他们谈心。
“思想统一了,干起活儿来才能劲儿往一块儿使。”
以前是动手 现在主要动脑子
和刘凤霞一样,芦秀亮也是一位技术引领物流背景下的分拣员工。芦秀亮今年三十岁,分别在大鲁店3C仓、天津津滨仓、沧头分拣中心干了六年分拣工作,目前在通州分拣中心负责大屏监控,在这里,全国上百个分拣中心的实时运行情况可以随意调取。
“我们需要保证全国范围内的分拣中心360°无死角,一旦出现故障,或者有商品积压的问题,需要随时协调当地同事处理并上报总部。”芦秀亮微笑着说。
芦秀亮于2011年入职京东,当时连普通的传送带都没有,全部是肩扛手拉,人工搬运,然后找到对应的区域,这种劳动对人的体力消耗是非常大的,尤其是一些体积重量较大的商品在搬运过程中特别费时费力,长年累月之下,员工的身体是吃不消的,芦秀亮就曾经一度腰酸背疼,有一次他连续搬箱子直到深夜,右脚脚踝扭伤,两个多月才恢复过来。
“夏天天气热的时候,我一天要喝掉8-10升水。”
多年来勤勤恳恳的工作,让芦秀亮赢得了同事的认可,他多次被评为团队优秀员工,同时,他头脑灵活,办事认真,责任心极强,尤其是每年双11和618期间,大家都是超负荷工作,能搞定自己的单子就已经不错了,芦秀亮不仅做到了出错率低,还能帮助新同事一起分担当天的订单。
▲ 芦秀亮在京东物流大屏监控中心
今年年初,北京通州大屏监控中心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芦秀亮因在工作中的突出表现被调岗到这里。
大屏监控的考核非常严格,芦秀亮必须保证全国各地的分拣中心正常运营,有问题必须第一时间处理。
一线的分拣工作辛苦,大屏监控这样的工作更辛苦。“分拣更多的是体力劳动,大屏监控更多的是脑力工作,看似仅仅是盯着屏幕就够了,实际上你需要经常做判断,需要很强的反应能力。”
像刘凤霞和芦秀亮这样优秀的分拣员工,京东还有成千上万人,他们的劳动,确保了用户的商品能够及时送到,而他们的不懈努力与转型,也印证了刘强东提出的“技术不会让京东员工失业”的命题。这不仅体现在一线员工身上,也体现在京东物流对人才的培养方面。
云梯计划启动 京东物流要培养新技术的骨干
2016年,京东物流启动了云梯计划。该计划旨在针对未来亚洲一号、中控组负责人、自动化仓专业系统人员以及专业设备人员进行重点培养。伴随物流4.0时代的到来,最近几年,京东物流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全国中心城市大规模建设亚洲一号,致力于全面打造自动化立体仓库,提升运营效率,包括上海的立体化仓库、广州的智能化分拣矩阵,江苏昆山的场内全无人分拣中心等。技术的进步要求京东物流仓储条线的物流管理方式、人才培养方面也要有所创新。为帮助业务发展,构建自动化专业力人才梯队,完成人员转型,云梯计划应运而生。
京东仓储物流部负责人表示:“‘技术,技术,技术’,是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自动化、智能化更是未来仓储物流行业的必然趋势。云梯计划涵盖了行业内领先的专业技术和管理经验。致力于打造行业精英,将云梯学员培养成为京东物流自动化发展中的核心力量。”未来,这些员工也就将会成为京东智慧物流的尖兵和中流砥柱,为物流4.0时代贡献一份力量。
在进行智慧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很多京东的一线仓储、分拣、配送等一线员工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成为这个大时代下的新劳模,同时,他们也给从事电商物流产业的一线工人转型指明了方向。随着技术浪潮的不断演进,我们相信,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优秀的产业工人涌现出来,成为时代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