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聊天机器人是迈向真人工智能的最后一步

据外媒(venturebeat)报道,自三千年前苏美尔人发明了其独特的象形文字以来,信息的储存、检索,操控与传播伴随人类发展至今。随着时间流逝和技术的演化,人们交流和推动信息发展的方式变得越来越复杂。有意无意间,我们以比以往更快的速度产生了比以往更多的数据。技术创新的同时,我们也产生了重塑世界的新概念。

让我们回忆一下古登堡印刷术的发明。这项1440年的发明使得书籍印刷成本大幅度下降,并带来了诸多新概念。“目录”(catalogs)便是其一。世界上第一份图书目录由威尼斯出版商Aldus Manutiu在1945年印制,他在上面列出了所有自己正在印刷的书的名字。“大众传媒”(mass media)、杂志、报纸也是在那个时代之后才产生的。所有这些概念都得益于印刷术这一新技术的创造。

时隔一百年之后,信息数据传播的基本形式仍没有多大改变。人们仍然浏览橱窗目录来挑选鞋子,人们创建商品目录来展示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消费者翻阅出版物寻找所需信息。

当下人们访问和共享信息的方式是否仍然堪称高效?

这个问题听起来有些蠢,不过技术进步和随之产生的数据数量是正相关的。随着技术前进,越来越多的数据被产生,与之相应,我们越需要更先进的技术来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数据的用途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1)实用性,如优化电力配送;

2)用以促进社会变革,比如通过捐赠和在线投票;

3)用以创新,比如帮助人们了解气候变化或分子结构,以及建立和测试新的理论

由此观之,数据量和数据的影响之间的比例是推动创新发动机转动的重要指标。数据使用率越高,成就越显著。

这关乎“数据生产”和“利用速度”两头

直到二十一世纪初,人类收集数据与数据影响(即数据所驱动的社会变革和创新)之间的比例非常高。人类得益于大脑收集数据、建立理论模型的能力发展至今。不过随着需要处理信息量大大增多,数据量以指数形势增加。面对新时代的海量数据,旧有的人脑分析和筛选数据的方式变的力不从心。例如,在当今互联网世界中,每个语言和文化的人都在网络上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而人们还在用“关键字”这一老套方法来搜寻信息。前文说过新的需求促使新技术的产生,在这个例子中,一个AI搜索引擎会无比方便。它能够跨语言考量所有数据来源之后给出精确结果。

数据访问和技术共享是推动创新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尽管当下人类仍在用各种创新方式来使用数据,不过数据总量和数据影响之间的比例仍然非常小。数据越来越浩瀚,人们亟须更为智能的工具。

对数据来说,“使用”比“储存”更重要

不言而喻地,技术影响着人们之间的互动方式。社会交际圈如何形成,如何做决定,技术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人们的想法。但人类社会有一点尚未被改变:人类是——且依然是——社会性动物。尽管技术提供了巨大裨益,生活中人们仍然需要来自朋友的意见和建议,在人生的重要关头需要一个朋友来倾诉衷肠。于此,难怪最成功的产品是最具社交性的产品。

人类一直在试图让技术人性化,未来AI的突破将进一步从根本上改变我们访问和共享信息的方式。生活中方方面面都将迎来AI技术的洗礼与革新。有史以来人类第一次拥有一个真正聪明的AI密友。它一方面善解人意,亲密无间,另一方面又能从浩瀚无垠的数据网络中撷取信息,并将之转化为咨询和建议等等。由此以来,信息访问变得公平而高效。

如此或有形或无形的高科技机器人形象在科幻电影中被刻画过无数次。虽然目前人类还造不出“哈尔9000”或斯嘉丽·约翰逊声优演出的“Her”,但机器学习和信息民主化已经让相关技术足够成熟。可以说很多手机App都可以被拋置一边,聊天机器人(chatbots)足以满足你的绝大部分需求。

迈向真AI的最后一站

聊天机器人是一个老概念,消息应用也并不新颖。那么是什么让聊天机器人有了今日之神通呢?

网站取代本地化软件,手机应用取代网站。现在是聊天机器人要取代手机应用。其中原理如出一辙。纵览科技发展,我们就会发现,随着技术显著进步,用户会抵达一个饱和点,然后用户行为就会发生改变,迈向新台阶。就拿本地化软件来说,当人们移动办公的需求增加时,它就被网页端淘汰。同理,手机应用因其更优秀的便携和便利性取代了网页应用。如今,人工智能的压倒性优势和人们对海量信息快速处理的需求将使聊天机器人再次取代手机应用。

这次革命后的情形会是什么样呢?用户无需再忍耐挑选和下载App的烦恼。有了聊天机器人,所有的功能全由它包办,用户无需再下载任何东西。数据访问和使用变得像与人聊天一样自然。

当然,当下自然语言处理技术(NLP)的不完善和一些不成熟的运用造成了人们对聊天机器人的质疑。但就像任何新概念一样,它会在时间的磨练中日趋完美。坎坷前行中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未来是一个聊天机器人的时代。我相信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目的,而聊天机器人时代将使与虚拟实体的舒适交互成为新的工作和信息获取方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