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不管是每天早与晚,生活在拥有地铁的城市中,我们开始不再担心聚会太晚要支付高昂的打车费回家,也不会焦虑上班可能会被早高峰堵在路上的尴尬,甚至不用顾虑带着老人孩子到城中心游玩停车难的问题,每天不同的人群从不同的站点进进出出,描绘着不同的生活轨迹。但相似的是,每个人的生活都被地铁改变了。2021年天津创造了地铁8线同建、2线同开的纪录,这意味着原本偏居城市一角,往后则是地铁所达之处皆是逛吃范围,幸福感瞬间爆棚。城市建设者重新定义地铁速度的同时,离不开智能化的手段——他们的“机器人朋友”。
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
天津北方网讯:不管是每天早与晚,生活在拥有地铁的城市中,我们开始不再担心聚会太晚要支付高昂的打车费回家,也不会焦虑上班可能会被早高峰堵在路上的尴尬,甚至不用顾虑带着老人孩子到城中心游玩停车难的问题,每天不同的人群从不同的站点进进出出,描绘着不同的生活轨迹。但相似的是,每个人的生活都被地铁改变了。2021年天津创造了地铁8线同建、2线同开的纪录,这意味着原本偏居城市一角,往后则是地铁所达之处皆是逛吃范围,幸福感瞬间爆棚。城市建设者重新定义地铁速度的同时,离不开智能化的手段——他们的“机器人朋友”。
走进中交一航局天津地铁11号线一期工程管片生产车间内,收面机器人、钢筋剪切自动分拣系统、管片喷雾湿养系统……一个个高效工作的机器人、每道工序生产线上为数不多的工人、没有扬尘与烟雾的环境,“武装”后的工地,超乎想象。
“中交一航局研发的这款收面机器人是国内第一家投入生产的,”中交一航局天津地铁11号线一期工程管片厂总工程师武保华自豪地介绍说,收面机器人“上岗”后,时间不仅节省一半,同时还解决了工作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工作的难题。
那么,收面是什么?哪里需要收面?
眼前的收面机器人“举着”抹盘就像刮腻子一样,对一片片管片使劲压平、压实。“挖地铁隧道时通常使用盾构技术,盾构机在隧道内一边向前掘进,后面会不断向前推进一环环的管片,管片在地下拼接起来就成了隧道。”武保华介绍说,管片在隧道中起到了支撑作用,在生产中,管片收面的质量不好会造成盾构机的盾尾刷磨损增大,增加施工的安全风险,全自动智能收面机器人就是用来提升管片收面质量的。
传统人工管片收面有过粗、中、精3道工序,以往需要2名工人拿抹子把管片粗糙不平的表面抹平,“人在工作中,一定会出现疲劳、疏忽的缺陷,而机器人不会,将具体参数输入系统,它便能24小时、全年无休地工作。”武保华说,由于管片呈现一定弧度,人工收面标准不好把控,“为了保证混凝土能快速硬化,通常工作环境高温高湿,长时间更容易使人疲惫。”而管片收面机器人则是主要负责最后一道精收面工序,工程师只需提前在机器人“大脑”中输入相关的技术参数,机械臂不仅可以为10多种规格的管片收面,还能够将单个管片收面速度就从原来的7分钟提升至4分30秒,完美的与生产线运行节拍匹配,同时依次穿梭在三条养护线上工作,实现全方位覆盖。
天津地铁11号线一期工程全线22.6km、20个盾构区间需要预制管片近2.4万环,“每一环有6片不同大小的管片构成,时间紧、任务重的压力摆在面前,突破传统成了唯一的选择。”为了提升管片预制的精度和效率,武保华与同事的“跨界”,让建筑业更加工业化,用智能化设备取代人工,在流水线上进行高强度工作。
除此之外,在管片生产过程中,他们还相继研发出钢筋剪切自动分拣系统、管片喷雾湿养系统、智慧管片管理中心等“新玩意儿”,不但提高了效率,在质量把控上也有了更高的稳定性。
“城市建设考虑的不仅仅是安全高效,还要考虑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只有考虑得全面,才能使得城市建设具有长久意义。”在中交一航局天津地铁11号线一期工程管片厂副经理席睿眼中,他将管片生产比作烹饪一道菜肴,“从买菜到出品,就像是管片生产中进购原材料到运输至施工现场,每一个环节不仅要层层把关,还应该用科技引领建筑业的新潮流。”
智慧管片管理中心,便在这道“菜肴”的生产过程中被运用得炉火纯青。智能地磅、搅拌站智能管理、钢筋笼生产、管片生产、蒸养、水养监视、堆场管理……在每一步骤中做到物料精细化、生产标准化、库管运输快递化。值得一提的是,每片出厂管片配有的二维码标签,让每一块管片都有了独一无二的“身份证”,“我们通过二维码可对管片生产全过程信息进行查询,从原材料的选取到出厂运输,实现管片生产全过程数据可追溯。”席睿说。
随着一条条地铁全线贯通,生活方便、出行便捷的同时,背后是经济实力、人口规模、区位交通优势等等可以证明城市综合实力的要素。而科技手段也让作为“基建狂魔”的天津制造、中国制造逐步转换为技术性更强、品质更优的“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