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在闵行这里,含“机器人”量有点高

“冰雪之约”进行时。北京冬奥会上,上百台机器人上岗服务,做菜、调酒、消毒……最近可谓火出了圈。

左右滑动查看

而在春节期间,有个熟悉的机器人也屡屡在电视荧幕上亮相,那就是由闵行企业达闼生产的5g云端智能服务机器人。您瞧,ta们是不是有点忙——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热场节目中,来自达闼的5g云端智能服务机器人“小姜”在上海北外滩滨江绿地公园翩翩起舞

央视戏曲春晚中,“小姜”头戴翎羽,化身齐天大圣孙悟空,与众多艺术家共同表演《我要学唱戏》

东方卫视2022春节晚会上,10台“小姜”与青年演员龚俊共同演绎歌舞《恭喜发财》

机器人的质和量,是当下衡量智能制造水平的关键指标,未来还将成为评价生活品质的重要参照。在机器人产业链上,上海也在围绕核心关键技术,集聚“优势兵力”。

经过新春假期的短暂休整,位于闵行区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的达闼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又将开启新一轮冲刺。目前,第一批主体建筑已经建成。

看着眼下还很空的研发大楼、超级工厂和为上下游产业链定制的配套厂房,达闼联合创始人汪兵自信地说,今年内可以全部装满。“第一期项目会进来二十多家企业,基本都是在产业链上的。有做机加工的,有做控制系统的……”

让汪兵最引以为傲的产品是机器人关节,作为机器人执行系统里最关键的部分,它决定了机器人能否实现复杂的组合动作,也关乎机器人能否与人和环境的友好互动、安全共处。成本上,它占到整机的近七成,此前一直是我国机器人产业的短板。2019年,达闼攻克这一难关后,技术不断迭代。

穿针引线也轻松完成

汪兵说,超级工厂今年上半年就能启动生产,未来机器人关节的年产能将提升到1000万台套:“我们应该是在服务型机器人柔性关节领域产能最大的,不光是全国,在全球,应该都是最大的产能。”

目前,上海重点产业机器人密度达到383台/万名工人,在国内处于第一梯队。汪兵认为,在服务机器人领域,未来有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未来服务型机器人的量一定是工业机器人的n多倍,因为各行各业都会用到,比如安保的、运输的、配送的等等,上海的机器人现在占全国市场的1/5,在不远的将来会占得更多。”

上海雄厚的研发、制造实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让达闼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吸引了珠三角、长三角十余家上下游伙伴集聚而来。

汪兵举例说:“我们有一个做电机的企业,以前要从广东运到上海来,这一段的路费可能就省掉了。还有一个好处是我们出的设计图纸,可以第一时间在现场就可以一起讨论,研发的时间也缩短了。随着我们产量的爬升,未来的产能应该比他们在珠三角工厂的要大。”

产业链再往上延伸,在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还集聚了一批高科技企业。上海奎芯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已将产品研发兼销售中心落户在此。公司董事长陈琬宜说:“产品研发设计必须是大家和睦为邻,能够一起讨论的。再加上通过试验区,我们可以认识到一些真正终端的需求,在研发的很早期大家就可以互相做一些对照、探讨,让上下游的研发能力或者是需求等能够更匹配。”

按照规划,试验区内的人工智能产业三年内将初具规模,通过3-5家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带动智能终端等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圈。

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公司总经理赵莉莉说:“随着像达闼这样的龙头项目的引进,我们现在也在引进海神机器人、小马机器人、鲸鱼机器人等不同领域的机器人。马上还会做一个新终端的产业园,智能运载系统、智能机器人系统的一些终端都可以放在这个园区里面,再来赋能传统的工业企业,赋能我们的生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