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是机器人的时代。今年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演出,“北京八分钟”上演。24台人工智能机器人控制着“冰屏”与24名轮滑演员,配合地面投影不断变幻曼妙舞姿,惊艳世界,掀起了整个中国之美的最高潮。
昨日上午,这24台机器人背后的主人——新松机器人总裁、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曲道奎在海峡两岸经贸论坛上,分享了这场机器人盛宴背后的故事。
谈行业
机器人进入软件数据时代
“只要有1秒钟、1台机器人的偏差,整个演出就会失败。”对曲道奎来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演出代表的是中国高科技、中国人工智能、中国机器人的最高水平,所以这场演出既有人工智能的技术难度,又有高品质、高可靠性的一个难点。“作为技术上的难点,首先24台机器人跟24个舞蹈演员,里面有16套舞蹈动作,这其中每台机器人又是自主系统,得随时调整自己的舞蹈动作和姿态。此外,现场低温,大风,通讯的干扰,加上冰面不平整,使得机器人的控制非常难。”曲道奎说,所幸,作为中国机器人行业的龙头企业,新松的表现稳定,也让更多的人知道中国机器人产业。“很多人对机器人的理解,和真正的机器人有很大的差别。”曲道奎解释道,机器人产业发展半个多世纪,实际上是由机器设备向机器人进化的过程。过去机器人的技术支撑是机器人、一块电子。但如今机器人形成了“技术生态”,包括AI、云计算等所有你能想象到的最前沿高新技术,都能在这个机器人上得到全面开展,更多技术的交叉、融合和协同效应越来越凸显,也就是新的“软件数据时代”——软件定义一切,“软件就像人一样,智能是人的主导要素,躯体只是一个支撑平台”。
话未来
与人的协同是重要发展方向
曲道奎认为,新的机器人需要具备四大能力,从作业能力到运动能力,更关键的是有一个交互能力,还有一个行走能力,实际上跟人类能力越来越相近。那么为了支撑这四大能力,需要五大技术。从感知到行为,然后从决策、学习到交互,还有一个就是安全概念。“人类有智能,实际上机器人也有智能。”在他的构想中,机器人跟人的协同,是未来机器人发展的重要方向。曲道奎解释,机器人的智能经过进化,已经到了感知智能,通过各种传感、视觉、触觉等等,能对其他的物品自动识别、自动适应,具备一定的自主能力。而下一个阶段,机器人将进入认知、学习,包括决策、创新、情感等等。这些都将使机器人从工业机器人进化到特种到服务、市场从制造业到消费服务,到特种到医疗健康逐渐进入到生产、生活,国防安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