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震惊了!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机器人上位
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集团(BlackRock Inc)周二宣布,将对其主动型基金业务进行重组,计划裁去一批主动型基金经理,并用量化投资策略取而代之。
据《纽约时报》报道,按照BlackRock重组计划,约有40名主动型基金部门员工将被裁员,其中包括7名投资组合经理。
BlackRock创始人:“信息的民主化使得主动型投资变得越来越难做。我们必须改变生态系统,更多地依赖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化以及传统投资策略中的因素和模型。”
作为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BlackRock管理资产规模超过5万亿美元,但是去年一年,其主动型基金管理规模缩水了200亿美元。
2009年以来,由于主动型基金收益表现并无明显优势,越来越多投资者放弃管理费用高昂的主动型基金,转而投向收益更好的指数型基金,被动投资已经超越主动投资成为主流。
因为整个市场的变化,业内人士似乎对于人工选股越来越不乐观,市场逐渐更依赖大数据统计模式的经营。
高盛和摩根士丹利都将推出自己的机器人顾问,其他的大型公司则开始与已有的机器人咨询公司合作,或者收购它们。
2015年8月,BlackRock就花费了1.5亿至2亿美元收购理财初创公司“未来顾问”(FutureAdvisor),为公司机器人理财顾问业务做准备。而同年3月,嘉信理财也推出了机器人投顾产品“嘉信智能组合”(Schwab Intelligent Portfolios)。同年12月,德银推出机器人顾问AnlageFinder,这款名为AnlageFinder的免费机器人投资顾问工具由金融科技公司fincite发明。
在2016年3月,高盛宣布将收购线上退休账户理财平台HonestDollar。2016年7月,富达投资集团Fidelity发布智能投顾Fidelity Go。2016年11月,富国银行和美国智能投顾平台SigFig宣布合作推出新的智能咨询服务Roboadvisor。
针对这一趋势,摩根士丹利相关人士认为,将数字和人工建议结合起来的公司未来才会更加成功。
浙江贝塔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涛说:“当前社会信息过载,而量化投资解决了信息有效获取、使用和挖掘。这将带来整个金融行业效率提升,高效率则是金融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未来整个金融行业都将持续的通过学习使用开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来提升整个行业”。他认为,伴随着金融行业的这种调整,我们不要仅仅只看到传统分析师失业,也应该看到更多理工科背景的人士在金融行业找到自己的位置。
如《福布斯》杂志判断那样,也许没有哪一个金融科技Fintech子领域能够像智能投顾(robo-advisors)一样吸引到如此多机构和散户的兴趣。
电子化平台必然会导致电子化交易,程序化交易只是电子化交易初级阶段,不久肯定要迎接大规模人工智能化交易。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一种担忧:机器人投顾将带来金融资本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比如当行业大的公司机器人投顾发出卖空的指令,很可能导致其他机器人投顾也发出同样的指令,由此导致市场面临大范围整体卖空的系统性风险。
但一定要记住,任何市场都是各种力量博弈的结果,人工智能也是有优劣之分的,有赢家必定有输家,我们没有必要过多担心人工智能会导致市场系统性崩盘。
就像程序化交易刚出来的时候,大家都担心市场会不会因为这种电子交易产生系统崩盘,结果市场还是那个市场,市场还是遵循那个恒古不变的定律:赚钱者毕竟是少数;普遍赚钱一定来自公司价值的普遍成长。
从这个角度看,与其担心人工智能导致系统性崩盘,不如多花点心血琢磨如何打造一套比别人更优秀的智能交易系统。
对于监管者来说,随着智能系统的来临,监管思路的改变也势在必行,一个与时俱进的公平公正的监管系统很重要。
投资界真的也会爆出一个AlphaGo吗?如果真的有一天,一个机器人投顾超越了巴菲特,你会选择它吗?我国云计算起步虽晚,但发展迅猛。时至今日,“云计算”再也不是虚无缥缈的概念了,而是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产业。国内云计算的行业走势,愈来愈接近硝烟未散的电商市场,创业公司、传统企业与互联网巨头齐头并进,激烈地争夺市场。不仅如此国外巨头也在觊觎这块大蛋糕,摩拳擦掌时刻准备入局分食。
云计算撬动的庞大市场
云计算可以认为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按照功能的层级划分,可以分为硬件、软件、应用等层,各层涉及的厂商也比较多。
云计算市场潜力巨大 ,各路巨头入局“圈地”!
而我们平时所提及到的云服务,则是在云计算的上述技术架构支撑下的对外提供的按需分配、可计量的一种IT服务模式。这种服务模式可以替代用户本地自建的IT服务。按市场参与者类型来划分,云服务有来自运营商的,也有传统IDC的,还有国外厂商、国内传统IT厂商、BAT以及国内原生云计算公司等。
运营商世界网近日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云服务及云存储市场分析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云服务市场规模超过500亿元,达到516.6亿元,预计2017年中国云计算市场份额将达到690亿元以上。
而云计算产业的增长也同样令人吃惊。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权威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中国的云计算产业年均增长率超过30%,截止到2015年底已达到约1500亿元,预计2017年云计算产业规模有望达到6000亿元,而到2018年总规模有望达到8000亿元。
硝烟弥漫的云计算战场
目前来看,阿里和腾讯无疑是国内互联网厂商中最强的云计算玩家。
从市场份额来看,阿里云仍然是带头大哥。阿里云2015年集中启用了3个海外数据中心,未来还计划在日本、欧洲、中东等地设立新的数据中心,完善阿里云的全球化布局。在积极的战略引领下,阿里云的营业收入得到了爆炸式增长,2015年阿里云全年收入8.2亿人民币,2016年全年收入则增长至17.6亿人民币,收入增幅超过了100%。
腾讯云服务势头也非常迅猛。腾讯公布的2016年第四季财报显示,“腾讯其他业务的收入同比增长289%至2016年第四季的人民币63.85亿元。该项增长主要由于腾讯的支付相关服务及云服务收入的增长。”
云计算市场潜力巨大 ,各路巨头入局“圈地”!
而在国内云计算差异化的过程中,又以百度云、网易云、Ucloud为代表的的云计算厂商比较引人注目。
百度云目前主打的是“人工智能”,随着AlphoGo的惊人表现,“人工智能”应用于实践的话题,一时间得到了业界的热烈讨论。同时,未来百度云在人工智能商业化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可能会走在其他云厂商前面。
近年来,网易系的产品在各个领域遍地开花,与其他云计算厂商不同的是,网易云所提供的“场景化服务”从基础服务、产品研发、运营、客服等等业务层面出发,解决具体场景下的需求。作为积累了网易20年来的互联网技术经验的云计算品牌,网易云的后续表现也值得期待。
相比于友商们公有云行业解决方案的定位,UCloud则做得更加精细化——主要集中提升云主机的性能。帮助用户快速部署,节省时间成本。目前互联网在线云基础服务主要包含计算、存储、分发等几个重要的环节,UCloud只要做好这几个环节,提升云服务能力,便能成功说服市场买单。
国外运营商也来跑马圈地
与此同时,国际巨头千方百计进入中国市场。2016年亚马逊通过AWS与光环新网和网宿科技合作终于取得中国市场的“合法身份”,也为AWS云计算贴上了本土化的标签。同样,微软Azure在2010年就瞄向了中国市场,2012年末,微软同上海市政府、世纪互联签署合作运营协议正式在中国落地。国际云计算巨头对中国市场的虎视眈眈由来已久,凭借全球化优势他们终将对国内的云市场形成巨大的竞争压力。
随着竞争中越来越多,“降价”抢市场已成为云计算领域的关键词。放眼全球市场,亚马逊AWS降价从未间断,曾创下十年内降价超过50次的纪录。在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的这一年里,阿里云曾17次下调价格,目的是希望吸引更多中小企业和开发者加速拥抱云计算。
总的来看,国内的云计算市场暂时还处于积攒实力的基础阶段。业内分析,全面战场将在未来两三年内真正爆发,战火也将继续升级。在云计算方面的PK也将是一场持久战,真正的较量还没有正式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