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集群参战:战争机器人将引发怎样的军事新变革?

好莱坞大片《钢铁侠》中机器人大战的场景,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的《解放军报》刊文指出,现实中,面对机器人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军事领域,有专家认为,现代战争正处在原子弹发明之后,最重要的武器发展时期。战争机器人的兴起,不仅改变了战争的摧毁力,也改变了参战者的身份,崭新的军事创新模式,必将从多个方面影响未来军事发展。

要点提示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战争机器人必将大幅发展,并不可避免地带来相应的军事变革,使现代战争具备更多无人化、立体化特征。

●无人作战系统相比于其他常规武器,价格更为低廉,体积也更为小巧。生产一架F-35战斗机的投入,可以生产约10架“全球鹰”,这在客观上为机器人集群作战提供了物质基础。

●预计到2025年,军用机器人在俄军装备总结构中的比例将达到30%,到2040年,美军预计有一半以上的成员是机器人。在未来战场上军用机器人成建制集群化参战并非幻想。

好莱坞大片《钢铁侠》中机器人大战的场景,相信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现实中,面对机器人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军事领域,有专家认为,现代战争正处在原子弹发明之后,最重要的武器发展时期。战争机器人的兴起,不仅改变了战争的摧毁力,也改变了参战者的身份,崭新的军事创新模式,必将从多个方面影响未来军事发展。

《钢铁侠3》海报

军用需求催生战争机器人

战争机器人是利用先进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能在无人跟随的情况下执行包括侦察、排雷、作战、海上搜救等一系列军事任务的装备。虽然历史上,也曾出现过相关的军事机器人,如1966年美军一架装有氢弹的战略轰炸机在地中海失事,机器人“科沃”临危受命,潜入海底750米深处,成功将氢弹打捞上岸,展示了机器人在军事运用上的价值。但战争机器人的大量应用,还是最近一二十年的事。

阿富汗战争爆发后,塔利班利用地穴、山洞等特殊地形与美军顽抗,一度给美军造成较大伤亡,并导致补给困难。为解决在阿富汗复杂地形中识雷、排雷甚至发现并歼灭潜伏的敌人,美军与iRoboot公司合作,开发了背包机器人,并在塔利班心脏地区作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此后,美军战争机器人数量大幅增加,功能也日益多样。如在伊拉克战场上,美国使用的机器人“剑”,能与作战对手面对面交战。据不完全统计,在伊拉克战场上曾有近3千架无人机、2千多“魔爪”等类型机器人参与军事行动。而在叙利亚战场上,俄军则成功使用了“平台”-M、“阿尔戈”作战机器人、无人侦察机和“仙女座”-D自动化指挥系统,并取得显著战果。

现代战争,已经具备了更多机器人战争色彩。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战争机器人必将大幅发展,并不可避免地带来相应的军事变革,使现代战争具备更多无人化、立体化特征。

战争机器人引发军事新变革

多种战争机器人的出现,在使现代战争具备更多无人化特征的同时,也使其更具智能化、集群化、立体化等特征。

当前,各大国无不在研发军用机器人,必然使其智能化程度大幅提高。比如,下一代无人驾驶飞行器的速度将更快、机动性也将更强,并将具备隐身能力。它们可配备更多武器、电子战装备、反制技术甚至机载激光去配合战机行动。未来,战争机器人将拥有更高的人工智能,更容易实现与人类的协同作战;能够执行多样化作战任务,增强部队灵活作战能力。如美军正在研发的新型无人驾驶战车,具备更快的行驶速度,且能够适应95%的地形。美国空军则计划于2018年开展F-16武装无人机与F-35联合攻击机的协同作战测试,旨在将第四代战斗机进行无人驾驶改装,并将其与第五代隐身战斗机进行配对,从而形成类似有人机的“长机”与无人机的“僚机”协同作战的战术格局。在危险的作战环境下,无人机将飞在有人机的前方,用于定位和追踪目标,从而避免将有人机的飞行员暴露在敌方对空火力下。在必要的情况下,有人机的飞行员还能向无人机发出向目标发射弹药的指令。

就集群化而言,无人作战系统相比于其他常规武器,价格更为低廉,体积也更为小巧。生产一架F-35战斗机的投入,可以生产约10架“全球鹰”。这在客观上为机器人集群作战提供了物质基础。集群化作战的核心思想是将传统昂贵的大型有人作战平台,分解为数量更多、尺寸更小、成本更低的分布式无人作战平台,相关作战平台的功能互补,能够以数量优势弥补单一平台功能或能力不足的新型作战理念。一个完整的军用机器人作战集群,可覆盖从传统的排雷排爆到侦察监视、警戒搜索,从军用物资运输到智能化的协同作战、自主作战等多个领域。当前,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典和瑞士等合作研发的“神经元”无人战斗机,可与美国X-47B无人机一样,在无人实时操作条件下执行察打一体任务。预计到2025年,军用机器人在俄军装备总结构中的比例将达到30%。而到2040年,美军预计有一半以上的成员是机器人。按照这一发展趋势,在未来战场上军用机器人成建制集群化参战并非幻想。

随着战争机器人数量不断增长,未来无人化作战也将呈现出立体化特征,推动作战方式发生根本变革。伊拉克战争,某种意义上可称为名副其实的“动物”战争。在空中,这些“动物”组成了严密的侦察网。“大乌鸦”“黄蜂”携带的摄像机只有一粒花生米那么大,它们盘旋在潜在目标藏身的屋顶上,将情报发送给后方接收器。体形相对较大的“捕食者”则在整个城市5000至15000英尺上空遨游,向千里之外发送情报数据。隐形的“全球鹰”则时常在约6万英尺的空中急速飞过整个伊拉克,以监控任何电子设备。在海上,外号“梭鱼”的无人潜航器可帮助清除伊拉克航道的水雷与其他爆炸物。“海上猎手”无人作战军舰可在海上自行连续航行两到三个月,以追踪敌军潜艇。部署在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无人战斗机,可执行空中加油和侦察任务。此外,还有“魔爪”“机器狗”等在陆地负责清除路边炸弹,甚至参与搜索侦察任务。当然,这些“动物”都是或大或小的无人作战系统、战争机器人。它们预示着未来战争的关键变化。

战争机器人引发的战略思考

小型战争是不是更容易爆发?

战争机器人的出现,最有效的影响是保证战争尽可能地实现“零伤亡”。随着信息技术、智能技术、控制技术的迅猛发展,战争机器人在远距离突袭、城市巷战、精确打击等方面拥有普通士兵无法比拟的作战能力。而对于某些大国来说,当战争可以零伤亡时,尤其当别国缺乏有效的威慑手段时,是否会刺激其更加随便地对别国出手?

从阿富汗战争到伊拉克战争,美军和英军都派出了地面作战人员。也正是这两场战争引发的伤亡,促使战争机器人开始走上战场。而在此后的利比亚战争中,已经很难看到以美英法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地面作战人员。其原因既是因为该战争具有代理人战争性质,部分利比亚反对派充当了推翻卡扎菲的马前卒,也是因为更多战争机器人参与其中,完全是一场大国背后主导又毫发无伤的战争。这种零伤亡,也许正是利比亚战争从酝酿到爆发,仅短短一个月时间的原因之一。从阿富汗战争到利比亚战争,提醒人们思考的是,战争机器人的大量出现,会不会使战争制造者更少顾忌,从而导致小型战争更加容易爆发?

军队组织形态将如何演变?

战争机器人的出现,对军队组织形态的最直接影响,是保障人员必须和机器人一起开赴战争地带。虽然他们通常只是隐藏在“幕后”,但也属于参战人员,至少也要靠近前线。伊拉克战争中,保障战争机器人的后勤人员,大多配置在美国在中东地区的盟国军事基地。战争机器人要求军队未来能够容纳吸收更多的技术保障人员,将使更多具体军事行动体现出一种“技术活”的味道。未来军队能否打胜仗,除了依靠正确的战略筹划、高超的指挥艺术之外,更需要各司其职、勤恳敬业的大批技术人员。而如何培养、使用好这些技术人员,无疑需要军队组织形态做出相应改变。

军事创新非要超级高科技吗?

出现在伊拉克战场上名为“剑”的战争机器人,在射击时能够百发百中。对于该机器人来说,是否在射击范围内或是交火的中心没有什么差别,战争状况并不会影响它的准确度。该机器人同时还能执行排除爆炸物、巡逻、侦察、狙击以及戍卫等职责,可以说大受美军欢迎。但最值得关注的并非“剑”机器人本身,而是其开发人员说的一段话。一名开发人员称:“‘剑’机器人的成功,是我们借助现存元件制造的一种革命性的军事力量。事实证明,不是一切东西都得是超级高科技。”这就像与飞机、轮船等相对应的空军轰炸机、海军战舰一样,真正在战争中管用的高科技,往往都与民用科技密不可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无休止地追求超级高科技,而是把手中的技术用到极致,开发到恰到好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