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机器人将成中国第一个在技术上赶超世界的领域

1979年,沈阳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蒋新松第一次去日本购买机械手,遭到了对方的严词拒绝。“那时候他就憋了一口气,一定要把机器人产业做出来。”提起当时的事迹,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仍然很激动。

时间轮转到今天,在机器人领域,中国已有了充分的信心。曲道奎表示,中国机器人研究起步与国际基本同步,如今刚好处于机器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突破期间,有可能在某些领域这几年中国就会实现突破。

“在机器人领域,中国非常有希望,机器人很可能成为中国第一个在技术上赶超世界的领域。”曲道奎向《中国电子报》记者强调。

机器人发展面临战略机遇

曲道奎向记者指出,过去,中国机器人发展不起来,有很多原因。其中,中国的工业基础相对弱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材料、驱动原件、电缆等基础性的工业生产中国达不到标准,这需要中国整体工业水平提升。现在,中国就面临着很好的战略机遇,赶上了和国际同步走的机会。

首先,机器人技术在快速发展,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柔性能力等飞速发展。过去的机器人能力太弱,技术水平不行。过去很多传统工业机器人干不了的事儿,随着技术突破能干了,应用范围和领域就宽了。

其次,机器人的价格实现了大幅度下降。过去很多企业想用机器人用不起,因此只是在企业关键岗位上使用,更像是调味品,而不是主菜。如今,机器人的价格跟前几年相比下降了50%~60%,过去用不起的企业开始用得起机器人。

再次,人口红利正在消失。随着人的劳动力价格快速增长,机器人价格快速下降,机器人的价格优势体现。另外,还有劳动力短缺问题,刘易斯拐点、老龄化等一系列要素造成劳动力短缺,劳动力成本升高,机器人的竞争力体现。

最后,制造模式正在变革。现在进入了智能制造时代、“工业4.0”时代,要求物物相连、物物相通,人反而成为了这个系统的绝缘体,无法无缝连接,数据信息到人这儿形成了孤岛,流动不起来。因此,新的制造模式把人孤立出来,需要用新的手段补充,而随着技术突破,机器人具备了相关的基本能力,能在新的智能制造体系中作支撑,实现新的架构。

服务机器人没有天花板

从世界发展的角度看,机器人是长期刚性需求。机器人发展50年,全球保有量50万台不到,还只是在制造业社会中。曲道奎强调,机器人发展和计算机类似,计算机是从做计算到进入千家万户,机器人也是从特殊领域、工业领域,到更关键的将来进入服务领域。

“服务领域路径还有多长很难判断,但不会太长。服务领域一旦爆发,就是没有天花板的。”曲道奎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

曲道奎指出,新松是全球机器人产品线最全的一个企业。目前,新松在机器人方面有三大领域。一是制造业类,包括三大类,机械手、移动机器人和洁净环境机器人(用于芯片制造、光伏、太阳能等需要真空超净的环境)。“未来移动机器人市场不会小于机械手市场,目前我们已经是全球老大了。”曲道奎说。二是国防安全类。三是服务类,包括医疗、养老、公共服务等。

新松在事业部规划上,已经拥有了服务机器人事业部,今年又专门成立了一个做医疗的事业部。

在人工智能上,新松也组建了一个大团队重点布局。曲道奎认为,机器人发展,已经从发展简单躯体已经进加入入人工智能、感知系统、深度学习等复杂系统阶段,特别是服务机器人,没有这些基本能力保证不了。

现在机器人和过去机器人最大的区别,就是新一代机器人自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传统的则是纯粹靠编程。“如何实现适应能力?一个是感知系统,包括视觉、激光等,第二个就是认知系统,包括深度学习。”曲道奎强调。

他表示,目前第一个层次已经实用化了,工业机器人已经加入了感知系统,现在新一代工业机器人已经做到感知系统实用化。未来,服务机器人要做到认知系统,在5~8年内应该会进入初步发展阶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