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产业互联网浪潮下,建筑机器人如何掘金多元化场景?

转动的黄色塔吊、光滑的玻璃幕墙,以及从早到晚戴着安全帽高空作业的工人们,在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扮演了一个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众所周知,建筑行业一直存在着施工安全风险大、生产效率低、建设成本高等弊病。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愿意进工地干重活选择新兴行业的现象。

另一侧,随着科技水平的飞速提升,各式各样的人工智能融入工业的各个场景,扫地机器人、手术机器人等AI产品变得无处不在。与此同时,一场推动建筑行业的智能化变革也正在展开。

当“机器换人”的理念在工业领域兴起时,也吸引不少初创企业的目光,并开启了新一轮“掘金”潮。

近期,智能建造方案提供商「大界机器人」完成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高瓴创投独家领投,银橡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值得注意的是,大界在半年内已完成两轮融资,金额累计达数亿人民币。

不能否认,随着行业短板的凸显以及数字化的蔓延,建筑行业正加速往智能化发展,建筑机器人也在成为科技公司们的必争之地。但像大界机器人这样的企业究竟能给传统建筑行业输入什么样的智能化血液呢?

应运而生的大界机器人

大界机器人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建筑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智能算法与人机交互的核心技术的研发。目前公司团队人数超过150人,其中研发占比65%。大界今年在深圳设立了子公司,进一步完善建筑产业链和技术人才的战略布局。

大界机器人致力于打造建筑工业生产云平台,革新传统工程分包产业链,并自主研发了ROBIM建筑机器人工业软件。

大界于2018年率先推出了中国第一款模块化的建筑机器人算法平台,该平台可对接建筑信息模型(BIM),一键生成工业机器人运动仿真,满足建筑行业大规模定制与柔性生产需求。其复合移动式机器人产品可实现多类建筑工艺及场景切换,提高工厂预制及现场施工的效率。

在三年不到的时间内,大界已经与数十家建筑生产企业达成长期合作,提供包含木材、钢材、玻璃、纤维以及其他复合材料的智能化机器人生产解决方案,提高了建筑工厂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保证了建筑预制构件的质量和精度,拓宽了建筑生产企业的制造能力。

大界还推出了面向施工现场的移动式胶囊机器人工厂解决方案,帮助建筑工地实现预制构件的自动化柔性生产。

截至目前,大界已经与数十家建筑生产企业达成长期合作,如中国建筑、中交集团、北新建材、浙江建工、山东路桥集团、昆仑绿建等,提供包含木材、钢材、玻璃、纤维以及其他复合材料的智能化机器人生产解决方案,实现了建筑产业D to M(设计到制造)的数字化智造。

据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全国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明显提速。在高新技术制造业带动作用持续增强的同时,更多新投资也在不断涌入机器人AI领域。

自成立以来,大界机器人也屡获资本的关注。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截止至今,大界机器人共获得5轮融资,高瓴创投、BAI资本、保利资本、龙腾资本、线性资本等多家知名机构纷纷融资,其中,最近的一轮融资为高瓴创投独家投资。

虽然现在建筑机器人目前给人高端、智能的印象,但作为一个承载着巨大社会意义的载体,仍存在诸多难以大规模落地的困境。不过,值得庆幸的是,随着国内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机器人仍然有着令人期待的未来。

传统行业向智能化迈进

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十三五期间占GDP的比重为6.6%,行业规模近10万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2019年中国建筑行业总产值稳步增长,2019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为248445.77亿元,同比增长10.02%,截止至2020年上半年,中国建筑行业总产值为100840.12亿元,较2019年同期下降0.76%。

但是目前,建筑行业依旧整体性工人“紧缺”,且年龄偏大。

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农民工平均年龄为40.8岁,比2019年提高0.6岁;其中,5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已经超过24%。

建筑行业的信息化、智能化推进迫在眉睫,建筑机器人正在成为建筑行业的“刚需”。

事实上,随着技术和产业链的不断成熟,近年来,建筑机器人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根据相关调研数据,2018年全球建筑机器人销售量1150台左右,预计到2025年全球建筑机器人年销售量或将达到3200台左右,市场规模达2.3亿美元。

这也是获得资本市场及投资者青睐的关键所在,不管是VC/PE投资人还是机构,不是在机器人企业的创投桌上,就是在机器人行业的投资路上。数据显示,2020年,机器人行业投融资次数为242起,其中融资上亿的事件共67起。

在今年4月份前,工业机器人成为融资笔数最多的领域,达到28笔,占比达42%。这一领域包括物流仓储机器人、机械臂协作机器人等品类。

而那些活跃在餐厅、商场、酒店等领域的服务机器人对于大众来说更为熟悉,其商业化被业界普遍看好,吸金能力也异常强大,在2021年的资本审视下备受青睐。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1~4月服务机器人融资多达15起,占22%。在这种行业浪潮下,也推动了像大界机器人这一类工业机器人的诞生。

开拓万亿市场背后的时代使命

虽说建筑机器人在迎来行业利好,但围绕建筑机器人的资本风暴也在持续展开。于整个行业而言,这或许可以呈现鲶鱼效应,但于个体企业而言,这却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

建筑机器人赛道上不止有大界机器人等原生玩家,还有很多地产巨头也在布局该赛道:

·在2018年7月,碧桂园斥800亿巨资成立了“博智林机器人”子公司,正式踏进机器人赛道,重点聚焦建筑机器人研发、制造与应用;

·2018年,绿地控股就率先拟以3亿入股深蓝科技,并与之合资,一口气组建了2家机器人子公司。

·“盈创建筑”瞄准3D打印的细分市场,抗疫期间盈创建筑为湖北一天打印15个隔离房;

·“华蔚物联”经过前期充分的考察和准备,其高空幕墙清洗机器人于贵阳财富中心正式亮相。

这实际上,给相关企业都提出了更高、更精细的要求。

首先,面对的便是落地问题,这也是企业和投资者关注的核心。建筑工地并非可控的场景,现场环境复杂,对此,机器人的移动性需要复杂的导航能力来适应环境中的实时变化,而现实中,大多数机器人很难适应和改变环境。

其次便是技术问题,由于环境的复杂多变,对核心算法的要求更为严格。当前大部分核心零件依靠进口,导致这一部分成本比重较大。

最后,就是人才问题了,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建筑机器人领域人才资源相对匮乏,高新技术人才流失问题严重。

由于国内针对建筑行业的机器人厂家没有很强的建筑行业背景和机器人应用技术的长期积累为前提,和成熟工业领域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以及新兴物流等领域机器人应用的兴起相比,建筑机器人产品的研发还有行业拓展才刚起步。

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智能机器人技术与传统建筑不断交叉融合,钢筋安装机器人、墙板安装机器人、地坪研磨机器人等建筑机器人不断涌现,建筑机器人作为一个推动城市化建设,甚至是推动传统行业智能化的一个组成元素,这是一个值得企业去共同探索的方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