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中国智能锁行业痛点超深度解析

中国智能锁行业痛点超深度解析

近期,由阿里云计算、德施曼机电(中国)在内的200多家IoT产业链知名企业,联合组成的IoT合作伙伴计划联盟--ICA,正式发布了《2017中国智能锁应用与发展白皮书》,对中国智能锁的应用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进行相当透彻的解读和深度分析。《白皮书》中阐述诸多行业内切肤痛点,断定国内智能锁发展道路将漫漫且修远,对国内智能锁市场的机遇与挑战启发颇深。

国内市场渗透率与海外市场差距大

中国智能锁行业痛点超深度解析

目前国内的智能锁市场总体渗透率仅2%,韩国已达80%,预计到2020年,我国智能锁市场渗透率也仅能达到19.75%,虽然大幅缩小与日韩等成熟市场的差距,但是赶超路途依旧遥远。

产业链产能不足,仍处技术迭代期

中国智能锁行业痛点超深度解析

近3年来,智能锁的面板和锁体的总体生产量,虽然基本能满足需求,但存在较严重的结构性的需求缺口,其中面板结构性短缺约20%,锁体结构性缺口约30%,可见产能较不足。

中国智能锁行业痛点超深度解析

由于国家加强环保检查等因素,最近几年与实际需求比,电镀与烤漆的有效供给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结构性短缺,其中电镀供应结构性短缺较为严重,约达20%,烤漆供应结构性短缺约5%。未来包括金属贴膜、钢化玻璃、陶瓷等工艺将有可能更多的应用于智能锁领域。

中国智能锁行业痛点超深度解析

近几年,光学指纹头的供给基本能满足智能锁市场的需求,但是高端半导体指纹头存在一定的结构性供给短缺,2018年半导体指纹智能锁的占比将超过光学识别。

部分技术与设计问题亟待突破

中国智能锁行业痛点超深度解析

目前智能锁主要以传统执手型为主,推拉型智能锁由于不能带动天地钩,不符合中国国情及相关安全需求。虽然国内消费者喜欢推拉型款式,但大品牌厂家都未出推拉型智能锁。

机械锁体对门缝要求高,但用户体验感差;电机锁体相比纯机械锁体稳定性较差;全自动锁体不适合国内门,安全性较差,但是随着技术突破,锁体的全自动化能大幅提升用户的体验。此外,部分智能锁产品应急锁芯的防盗性能差,部分产品锁具设计防技术开启性能差,部分产品用料差致使防破坏开启性能差。

诸多生物识别开启方式都有瑕疵:指静脉成本高,普及率极低;指纹识别是绝对主力,但部分产品受到假手指复制的威胁,不同的皮肤情况、湿度情况、指纹识别的认证效果,也存在着很大不同,所以适应性较差,但拒真率、认假率仍有着提升空间;人脸由于其算法、功耗、场景应用等方面,依然无法做到100%的识别准确率,所以适应性差且功耗高;虹膜易用性差且成本高。

中国智能锁行业痛点超深度解析

功耗问题是困扰生物识别技术应用在智能锁嵌入式领域的主要问题,尤其是人脸,虹膜等技术在数量有限的干电池设备上遇到的瓶颈。目前常用的电池有5号碱性电池、锂电池,目前主流厂家主要使用Wi-Fi、Zigbee以及433等方案,待机时间1年左右,甚至更短,所以续航痛点是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无线供电技术、超级电池、能量转化等新技术落地,或将解放电池电量的约束,为智能锁的新功能扩展,如实时视频等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成本问题也一直困扰着生物识别技术的普及,比如指纹识别技术,现在多由原来的大面积指纹识别传感器,改为现在采用小面积的传感器来降低成本,在算法上寻求突破。

安全性措施构建不足,本地硬加密欠缺

中国智能锁行业痛点超深度解析

IT行业有句至理名言:网络所能达到的地方,都存在网络安全问题。Wi-Fi、Zigbee 协议内网非常安全,但与外网通讯安全尚不完善,具有受到黑客攻击的风险。云端安全、虚拟机安全由云服务商提供,但针对应用的防御攻击服务较少构建。

目前智能锁从芯片到程序设计,再到网络传输,大多数品牌都进行了严格的数据加密技术,但许多智能锁系统密钥、敏感信息只采用软件加密算法,只有少数厂商在智能锁中配置硬加密芯片,像德施曼智能锁就融合了金雅拓的机器识别模块(MIM)和 硬件安全芯片(SE)。

部分厂家将智能锁中所存储的密钥、指纹特征值、其他敏感信息等均保存在软件固件中,一旦被黑客攻击,用户不仅失去对自己门锁的控制权,还会泄露自身的身份信息,这是对用户的财产和人身安全的双重风险。

部分门锁厂商后台服务器存储了与门锁相匹配的密钥信息,一旦门锁遭到破解,黑客甚至可以反向攻击厂商的服务器。云服务方面大多数厂家使用外采云平台,但部分厂家只购买了虚拟机没有购买防御安全攻击的服务。

国家标准空白多,行业标准内容杂

中国智能锁行业痛点超深度解析

欧美、日韩家庭安防市场较为成熟,拥有相对完善、严格的国家标准,对智能锁的尺寸,锁芯、锁体等都有统一规定。而我国智能锁已有多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但国家标准规范内容空白较多且集中在公共与建筑标准领域,而行业标准又呈现相当杂乱的现象。

当下,企业在生产及设计过程中没有标准的参考依据,标准混乱导致产品质量层次不齐。如果能在统一标准下的制造产品,最终保障的是消费者利益。行业中部分中小厂家由于成本、技术、设计等原因,不能严格执行标准,在安全保障、研发管理、质量管理、供应商管理等方面缺乏经验与管控能力,只能依靠低质低价冲击市场,对智能锁行业的发展及应用的普及带来巨大负面影响。为避免劣币驱逐良币,使得同业科学竞争,促进行业内企业的优胜劣汰,亟需加快国家层面的标准建设。

本地与云端数据安全隐患,专利争夺进入后场

中国智能锁行业痛点超深度解析

目前智能锁安全隐患较多,如用户指纹模板和数据存贮在智能锁内,智能锁内如果没有国家认证的安全芯片,指纹模板和数据可能会被盗取;如果指纹模板和数据存贮在云端,在网络传输有攻击风险,需要建立数据传输安全机制,还需建立数据存储安全机制,以防范云端存储风险。厂家需要从芯片设计到上层应用再到远程云服务,分层次建立安全技术要求。

生物识别模块的样式和安装位置成了各家专利争夺的焦点,如将指纹识别模块设计于锁的上侧、中间、手把上等,由于各个位置均被申请为专利,后入场厂家可开发的样式已经非常少,而部分厂家为避免专利之争,开发的锁结构显得不伦不类,大有生拼硬凑之感,导致产品的生物识别便利性体验下降。

用户使用与购买痛点

20.1%的消费者未听说过智能锁,64.4%的消费者听说过智能锁或者在某些场合接触过智能锁,所以教育周期依然很长。8.4%的消费者出于对智能锁远程安全的担忧,17%的消费者担忧电子产品容易损坏,37.2%的消费者因为价格太贵,37.4%的消费者其他原因不打算更换,消费者的误解都需要一一化解。

生物识别技术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是比较新型的技术,用户在使用该技术,尤其录入模板时,经常没有采用正确的姿势,将来软件会有更多的提示功能来帮助客户解决这一问题。生物造假问题担忧,假手指、假人脸等造假技术给生物识别技术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已经有一些应对措施,将来会得到应用普及。

场景联动不足,互联互通性差

中国智能锁行业痛点超深度解析

智能锁作为入户核心智能设备,以智能锁为切入点,带动智能家居其它产品的落地将成为一条可行路径,智能锁爆品或许可以带动其他周边爆款产品。但目前智能锁与其他智能家居产品联动尚不成熟,家居行业标准难以统一,单品之间、单品与系统之间的互联存在诸多障碍。

智能锁在设计风格上还需要注意与整体家居的搭配统一,做到更美观、更易用、更安全。锁厂多数认为远程开锁的安全性较为不可控,所以,即使支持手机APP远程开锁等的功能,但尚未实际开通。

新技术迭代突破瓶颈,NB-IoT铸就新时代

中国智能锁行业痛点超深度解析

德施曼首先将NB-IoT技术应用在家用智能锁领域,发布了行业内第一款应用NB-IoT通信技术的AI云智能锁,解决了去网关、去中心化、网络稳定与安全性问题。新一代智能锁能否搅动NB-IoT时代浪潮,行业内莫衷一是。但不可否认,目前智能锁的开发已经到了新的瓶颈期,需要融合AI以及其它新兴的智能技术才能实现下一代的突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