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让机器人舞起回春妙手(工匠绝活)

刘荣,完成机器人手术千例第一人、2016年全年手术量世界第一;率先提出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理念,完成国际首例腹腔镜解剖性半肝切除术等,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华科技医学奖一等奖。

不用手术刀,不上手术台,捏夹、拉扯、切割、打结,医生犹如“隔空取物”。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二科主任刘荣说,操控机器人做手术,操作难度比较大,全靠真功夫。

早上8时许,在解放军总医院综合医疗楼3层8号手术间,达芬奇机器人机械臂戴上了无菌的“手套”,操作臂的4个金属连接端相当于“手指”,可安装电钩、钳子、持针器、电凝止血等设备。58岁的患者吴某需要切除胰十二指肠,腹部开了5个微创切口,每个约1厘米,每个孔放置一个操作杆。腹部充入二氧化碳建立人工“气腹”。首先进入患者体内的是镜头臂,将采集到的高清三维立体图像传送到主刀操作台。

一切准备就绪。身穿手术服的刘荣目光如炬,扫视一遍手术间和患者,进入距离无菌区数米外的操作台,眼睛对着操控屏上的3D目镜,踩脚踏来调整机械臂位置和镜头焦距。他两手的大拇指和中指捏起指套式的操作器,上下左右前后挥动,等比例转换成机械臂在腹腔内的前进、后退、牵拉、切割等精细操作。

刘荣笑称,一上操作台,仿佛一下子变成了“八爪鱼”,操控着3条可实现720度旋转的可交互式“操作臂”和“镜头臂”。电脑系统过滤了人手自然颤动的现象,使操作更稳定精确;显示器提供放大了10倍的三维立体高清影像,相当于主刀医生的“金睛火眼”。

当然,事无完美,刘荣告诉记者,传统手术医生可感受到患者组织的弹性、韧度,而机械臂缺少触觉反馈体系,医生完全靠经验以及视觉来判断,这也是新技术所带来的挑战。

助手赵国栋博士坐在手术台旁配合默契,通过前方同步播放的二维视频,实时监控手术器械在患者体腔内的每个动作,调整机械臂方向、更换手术工具、用纱布止血配合操作。手术有条不紊地操作中,赵国栋博士用食指按下离合器,右手2号位超声钳换成了超声刀,超声刀通过震动产生高温进行切割,沿着结肠剪开侧腹膜。不到1分钟胆囊就被切了下来,切下的组织被收集起来放入袋中。

做手术像是一场进攻战,总攻序幕拉开。刘荣主动出击,手脚并用,手环上提下拉,左手位换成电钩,钩起钩落,胰头完全暴露在眼前。这个目前最凶险的肿瘤脏器,在丝丝白烟中收起了它狰狞的面目。弯弯的针头在两只机械臂中传递,把线拉直拉紧,胰肠实现吻合。电钩一挑,在肠中间打出一个洞来,缝合时,1号位变换为钩针,一扎一拉,一缝一合,最后缝合线在钳子上面一绕一拉,完成打结,肠和胆管缝合在一起,接着是胃肠吻合。然后,患者被顺利推出手术室。

这台手术是经典的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R式切除”,这套由刘荣首创的新型技术体系,把手术时间由6―7小时缩短为2―3小时。小到缝合方式的改变,大到手术入路的颠覆性变化,LR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解决了多年来阻碍腹腔镜胰腺手术开展的难题,手术由繁到简,时间减少了,安全性却提高了。

从2011年操纵机器人做手术,刘荣像达?芬奇画鸡蛋一样精益求精。2016年,肝胆外二科的年手术量超过1500台,刘荣平均每天手术超过13个小时,且全部是高难度手术。从刚入行时20多岁的“愣头小伙”,到现在肝胆胰腺肿瘤领域的“老兵”,刘荣填补了肝胆胰腺领域的诸多空白,书写着机器人手术的新传奇。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